走进笔致含蓄格调高雅的婉约词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进笔致含蓄格调高雅的婉约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4 09: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进笔致含蓄格调高雅的婉约词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板书)(投影: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展苞初放的五代词,必修四中的词别是一家,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李煜的词,本单元将依托《乌夜啼》《浪淘沙令》《虞美人》等四首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李煜的词。指导学生诵读《乌夜啼》《浪淘沙令》《虞美人》 四首词 ,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水,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感受李煜的别样情怀。专题二,李煜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李煜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对诗词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走进婉约词的别样情怀。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走进李煜词的别样情怀”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李煜不同人生阶段的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李煜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李煜的别样情怀,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李煜的词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李煜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李煜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美丽千古?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李煜的词
专题2:李煜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专题3:李煜词的别样情怀
专题一
走近李煜的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史称李后主。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的词,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有感情地诵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虞美人》《踏莎行》四首词,了解这类词的基本常识,点评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句。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李煜的四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李煜坚韧、孤高的灵魂。
5.了解李煜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这四首词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意象,是什么?
4.四首词中所写的花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同是表现“愁”绪的词,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李煜不同阶段的词
李煜的诗词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
(一)在亡国之前,他的诗词基本上都是香艳瑰丽的艳词,比如《玉楼春》里的“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都是他和自己的姬妾美人寻欢作乐时的兴起之词。
(二)亡国之后,他的词都是伤春悲秋、充满亡国之恨。比如《虞美人》、《浪淘沙》等。
以史学家和文学家的角度来看,李煜后期的诗词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好多流传千古的名句,都是李煜后期诗词出产的。“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是千古名句。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玉楼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等。
活动二:这四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这六首词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把握“水”在词中传达的情感。
活动四:同是表现“愁”绪的词,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五:
抓住词中“水”这一意象,用书面文字赏析一首词,重在品味每首词中“愁绪”的具体内涵。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布置作业: 1.阅读梁衡的散文
2.背诵四首词。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李煜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煜词中的“水”意象,折射出作者一生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承载着词人家国兴亡的悲哀历史,充分展示了李后主的旷代才情。
从以上几首词中,探讨李煜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他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他及其诗词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走进李李煜的别样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李煜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将这四首词分类吗?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2.每个时期的词分别表现了李煜的怎样的情感?
3.李煜特殊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不同阶段的诗词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追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四首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1)你能将这四首词分类吗?
(2)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引导学生将李煜的词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
活动三:每个时期的词作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在亡国之前,他的词基本上表达怎样的情感?
2、亡国之后,他的词基本上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师预设:诗词之美,追求之美。
活动四:不同阶段的诗词分别表现了李煜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提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亡国之前,他的诗词基本上都是香艳瑰丽的艳词,比如《玉楼春》里的“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都是他和自己的姬妾美人寻欢作乐时的兴起之词。
(二)亡国之后,他的词都是伤春悲秋、充满亡国之恨。比如《虞美人》、《浪淘沙》等。
以史学家和文学家的角度来看,李煜后期的诗词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好多流传千古的名句,都是李煜后期诗词出产的。“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是千古名句。

活动五: (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走进李煜的别样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李煜的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走进李煜的别样情怀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李煜词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李煜的一生,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李煜的哪一首词?
2.李煜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美丽千古?
3.从李煜一生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李煜的诗词。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李煜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美丽千古?
(2)从李煜一生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活动四:教师作对李煜词学习总结。
1、从公元937年李煜出生到公元956年南唐受北周威胁之前,是他生活的第一个时期。这时期,李煜生活于皇宫深苑之中,过的是“何妨频笑餐,禁苑春归晚”的欢宴游乐生活。他风流倜傥,又极富才情,终日过着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与那些绣幌佳人,聚集宴饮“递叶叶之花笺”为乐府新词,“举纤纤之玉指”倚丝竹而歌之。或以娱宾谴兴,或以助娇娆之态。[1](p.36)(欧阳炯《花间集序》)“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子夜歌》)。他那满腔才情此时化作一篇篇记载他豪奢香艳生活的华丽辞章。
李煜这时的词主要是其宫廷生活的反映,虽然已显示出一定的艺术才能,但内容空虚,旨近淫靡和花间词无多大区别。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2、从公元957年后周进犯南唐起到公元961年李煜即位之前,是他生活的第二个时期。这时期后周国力渐趋强盛,于955年的冬天,先后两次发兵大举进攻南唐,南唐由于承平日久,武备废驰,初始交兵,就节节败北。尤其是第二次战争,后周不出一年,几时乎占据了南唐江北全境,并把数以千计的战船开入长江,威逼金陵。李璟只得大事进贡,奉表乞和,并把江北十四州一并割让于后周。公元958年,李璟被迫削去自已的帝号,改称“国主”,奉后周正朔,南唐局势岌岌可危。作为一个初识人世忧愁的文学艺术家的李煜,面对内忧日著,咄咄逼人的政治局势,内心怎不感到愁苦呢?《新谢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滴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茉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嗈嗈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这表面上是一首悲秋之作,实则是诗人内心情怀的表露。
李煜的词,是他人格、性情、胸襟、学问的流露和表现。它不矫情,不作伪,无论是对自己生活的描绘,还是抒情言志都守一“真”字;也不太讲雕琢修饰,代字不取,典故不用,任凭胸中一股郁勃之情、郁结之气自然流露。真正达到了“词如其人”的境地,有处于何时、何地、何种精神状态下的李煜,就有与这种时、地、心境相一致的词创作。这样李煜的词就如同他的人格一样具有多层面、多风貌的丰富与多样性,而在这种丰富多样中,又无不贯穿着他为人的情深和率真的总特点。
活动五:教师作对婉约词学习总结。
1、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   
2、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底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以明言之意。活动六:课外拓展阅读婉约词
鹊踏枝 ??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词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在文中是通过那些词表现出来的。
答:本词塑造了一个在大好春色中因惆怅、愁苦而日日饮酒、形容消瘦的词人形象。
文中的“闲情”“惆怅”表现出其无事可做,面对大好春景却心情惆怅。日日花前借酒消愁,即使导致容颜消瘦。“独立小桥”展现其孤苦无依,寂寞惆怅之情。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