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学习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按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分析。同时,按新课标理念,要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究,本课中,对于杨修之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 【学情分析】
本篇是小说,学生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特别是本课中杨修死因以及人物形象,学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予以引导和鼓励,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适合本文教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仿佛回到三国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曲终,让学生说说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然后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杨修之死》
2、简介罗贯中和《三国演义》(多媒体展示文学常识卡片)
本文是罗贯中的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口》,是曹刘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故事发生在曹刘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
1、?检查字词的音、形、义(多媒体展示字词卡片)。
2、?自读课文,学生圈点勾画,标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或请教老师。
3、找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了解故事。
4、本文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有哪些?
5、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并复述文中七个小故事,思考杨修的死因。
三、复述故事,理解内容
要求:复述时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声音洪亮,说出每次曹操的心理反应。
1、女生选代表复述:鸡肋事件,改建园门事件,分食酥饼事件,“梦中杀人”
2、男生选代表复述:吴质事件?教植杀吏?答教事件
3、老师小结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要求:再读课文,找到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发现了谁的什么性格
1、学生归纳,回答问题
2、教师小结补充说明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上的曹操不一样,让学生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五、讨论:杨修因何而死?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
六、拓展学习
1、如何做人:小说中的曹操和杨修都不是完人,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对你本人待人处世有哪些借鉴作用?
2、如何为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叙事手法?对你以后的作文写作有什么启发?
七、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对待恃才放旷的杨修?假如杨修与曹丕交好,曹操还会杀死杨修吗?等等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八、布置作业:
1、阅读《三国演义》
2、搜集曹操或杨修的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我说曹操(杨修)
【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我上课之后感觉还比较顺利,比较成功
1、课前预习很充分,为上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古代的白话小说,语言习惯和现代汉语有不小的差别,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这样上课时大家对文本就不再陌生了上课时学生熟悉文本,有独立的思考,有个人的发现,发言时有话可说,所以发言面很广,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实际
2、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雄浑的旋律也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三国故事的情境中了。
3、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由于课前已经布置过预习,所以在上课时我就设计了一张“文学常识卡片”让学生来了解《三国演义》和作者罗贯中我还设计了一张“字词卡片”来检查字词的音、形、义,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字词
4、课堂教学层次感强,衔接紧密,过度自然当初在设计教学时,我曾有过顾虑,只有一个课时时间,怎样才能既完成学习任务,又让课上得“顺”呢?激情导入,检查自学,复述课文,分析人物性格,讨论回答杨修的死因,拓展学习,这个过程由浅入深,由内到外,还是比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5、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学习,要么独立思考,要么合作探究,要么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气氛相对活跃,学生真正做到了自己在学习,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能表述自己的见解而老师作为主导,在本节课中只起辅助、补充和引导作用
这堂课上,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方面
1、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老师没有指出并加以纠正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课程结束时拖堂了两分钟,拓展学习没有完全展开,如何作文的问题草草解决,只好由老师来归纳“前松后紧”,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
3、对文本的“读”的环节几乎没有这一点在设计时就没有处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