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 盐 化肥》2022年单元测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 盐 化肥》2022年单元测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7 10:5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盐化肥》 2022年单元测试卷(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A. 纯碱 制洗涤剂 B. 熟石灰 补钙剂
C. 酒精 作燃料 D. 烧碱 制炉具清洁剂
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 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C. 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
D. 碳酸氢钠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铵态氮肥一定不能与碱同时施用 B. 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 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物质 D. 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
能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 、、、 B. 、、、
C. 、、、 D. 、、、
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氧化铜和氯化钡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 稀盐酸 B. 硫酸铜溶液 C.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在某溶液滴入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这说明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A. B. C. D.
现有、、、、稀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与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A. 酚酞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B.
C. D.
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甲 乙 丙 丁
石蕊
石蕊
酚酞
A. B. C. D.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通过“盐田法”得到“粗盐”。实验室中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可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下列仪器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不会用到的是
A. 烧杯 B. 漏斗
C. 锥形瓶 D. 蒸发皿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
B. 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
D. 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做摩擦剂,帮助清除牙垢,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出碳酸钙的性质有 ______答两点。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室除去粗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溶解、 ______ 、蒸发;除去粗食盐水中的杂质、、可依次加入过量、 ______ 、溶液,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其作用是 ______ 。
小明周末放假回家告诉爸爸学习有关化肥的知识了,爸爸拿出家里的几种化肥分别是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决定考考他:
各取上述四种化肥进行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出来的是 ______。
给农作物施用碳酸氢铵后要立即盖上,其原因是 ______。
小明告诉爸爸,除了上述化肥,还有一类化肥是复合肥,例如 ______写一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利用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阴离子
阳离子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溶
和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理由是什么?
写出一个有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生成盐的五种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反应中生成的盐是,则所用的碱是______写化学式;
若反应 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生成的盐名称是______;
若生成的盐是氯化锌,那么由来实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中国丝绸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染坊常用“石碱”碳酸钾来处理丝绸。碳酸钾溶液呈碱性,能促进蚕丝表层的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古代民间制取“石碱”的示意图如图:
古代能用火折子点燃蒿草,用燃烧条件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燃烧蒿草留下的灰烬草木灰可作为农家肥,但不能和硫酸铵等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原因是______。
“以水淋汁”溶解过程需要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
静置沉降后除去底渣的操作与实验室中______操作相似。
制取“石碱”的木桶缝隙中会残留少量固体,可用稀盐酸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假设:假设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假设白色粉末是氧化钙
假设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
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
假设 设计的相关实验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假设是否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______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 溶液浑浊且温度升高 ______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 没有沉淀产生 ______
实验后思考:假定这包白色粉末是混有少量氧化钙的碳酸钠粉末,将混合物溶于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方法是______;再将分离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为探究一瓶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请计算此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故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补钙剂,故错误;
C.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故正确;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是碳酸钠的化学式,俗称纯碱、苏打,故错误。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
A、碳酸氢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故A正确;
B、碳酸氢钠能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故B正确;
C、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于制取碳酸饮料,故C正确;
D、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
故选:。
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糕点疏松多孔,能用于灭火器.制取碳酸饮料,治疗胃酸过多.
本题考查了碳酸氢钠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其性质进行.
3.【答案】
【解析】解:、铵态氮肥一定不能与碱同时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例如原子中,质子数是,中子数是故选项正确;
C、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物质。故选项错误;
D、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这是由酸的概念决定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铵态氮肥与显碱性的物质混合时能反应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显碱性的溶液大于;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所以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肥的性质、原子的结构、溶液的酸碱性和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4.【答案】
【解析】解:为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和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
为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5.【答案】
【解析】解:、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钠,氧化铜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题意,选择的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氧化铜和氯化钡溶液均能发生反应,据此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在贝壳上滴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即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贝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故选:
根据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碳酸盐最简单的方法是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产生.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滴加盐酸,若产生气体,再检验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氯化镁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钙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共四个反应,故选D。
根据各类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金属可以与酸和位于其后的盐溶液反应,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盐之间要发生复分解反应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8.【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钡,故选项错误。
B、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均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钡,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能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钡,故选项正确。
D、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不反应,不能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钡,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不溶于水,搅拌后溶液变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C、和反应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且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D、和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溶解性规律,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的共存和溶液的带色问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因此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及特殊离子的颜色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碳酸钠和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氢氧化钡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碳酸钠和氢氧化钡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正确;
B、碳酸钠和盐酸能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盐酸与硫酸铜混合不会溶液变红,错误;
C、硫酸钠和盐酸混合不能产生无色气体,错误;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均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物质间反应,掌握常见的物质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11.【答案】
【解析】解:、溶解、过滤操作中均需使用烧杯,故选项错误。
B、过滤操作中需使用漏斗,故选项错误。
C、溶解、过滤、蒸发中均不需使用锥形瓶,故选项正确。
D、蒸发操作中需使用蒸发皿,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若甲为单质,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甲是氧气时,点燃条件下氧气和甲烷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是因为酸反应后,酸根离子与其它某种离子结合生成盐,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不一定有碱,例如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物中没有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不溶于水、硬度大
【解析】解: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做摩擦剂,帮助清除牙垢,根据以上信息可推测出碳酸钙的性质有不溶于水、硬度大;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不溶于水、硬度大;。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4.【答案】过滤;氯化钡溶液;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析】解:实验室除去粗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含、、等杂质离子,可以用试剂溶液除去钡离子、用溶液除去钙离子、用除去镁离子、用除去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除杂时,应该先用氯化钡或氢氧化钠除去硫酸根离子或镁离子,加入这两种物质后再加入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过量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用稀盐酸除去,所以除去粗食盐水中的杂质、、可依次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溶液,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
故答案为:过滤;氯化钡溶液;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磷矿粉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硝酸钾
【解析】解: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上磷矿粉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碳酸氢铵在受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给农作物施用碳酸氢铵后要立即盖上;
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
磷矿粉;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硝酸钾。
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碳酸氢铵在受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常见化肥的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解:氢氧化钠和硝酸钡两种溶液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水、气体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不能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不能;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或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硫酸钡为不溶于水的盐,所以要生成硫酸钡,那么反应物中一个含硫酸根离子,一个含钡离子;例如:.
故答案为:等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两种溶液交换成分后要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反应才能发生.
要生成硫酸钡,那么两种反应物中一个必须含硫酸根离子,可以是硫酸钾或硫酸钠,另一个必须含钡离子,可以是氢氧化钡、硝酸钡或氯化钡.
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复分解发生的条件,并能根据表中所给信息选择物质进行反应.
17.【答案】 硫酸亚铁
【解析】解: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若反应中生成的盐是,则所用的碱是;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若反应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生成的盐名称是硫酸亚铁;
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硫酸亚铁;

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根据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8.【答案】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两者混合施用会释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加快溶解速率
过滤
【解析】解:古代能用火折子点燃蒿草,用燃烧条件分析其原因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不能和硫酸铵等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是因为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两者混合施用会释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以水淋汁”溶解过程需要不断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静置沉降后除去底渣,是将滤渣与溶液分离,与实验室中过滤操作相似。
制取“石碱”的木桶缝隙中会残留少量固体,是碳酸钾固体,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不成立 成立 不成立 生成白色沉淀 、 过滤 ,
【解析】解:取一定量的粉末加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粉末中没有碳酸钠,故假设不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溶液浑浊且温度升高,说明粉末中含氧化钙,故假设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沉淀产生,说明粉末中不含氢氧化钙,故假设不成立,所以本题答案为:不成立,成立,不成立;
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会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要将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由于氧化钙的量少,反应完全后碳酸钠有剩余,所以蒸干后的物质有碳酸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钠,所以本题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过滤,,.
鉴别物质的存在,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加以鉴别,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溶液遇二氧化碳变浑浊.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类题目,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加以鉴别,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主要物质性质的记忆,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0.【答案】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设此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此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