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盐化肥》 2022年单元测试卷(4)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A. 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C.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D. 氯化钾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A. 防止局部温度过使液体飞溅 B. 加速蒸发
C. 加速溶解 D. 引流防止飞溅
下列化肥中,不属于盐的是
A. 硝酸钠 B. 氨水 C. 碳酸氢铵 D. 硫酸钾
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B.
C. D.
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呈碱性 B. 固体难溶于水
C.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 可用于烘焙糕点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B.
C. D.
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在氯化钠溶液中:, B. 在稀盐酸中:、
C. 在硫酸钾溶液中:、 D. 在硝酸铵溶液中:、
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钾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得到如图现象“”表示气体,“”表示沉淀,“”表示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甲是碳酸钠 B. 乙是稀盐酸 C. 丙是氢氧化钡 D. 丁是硫酸钾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中,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 B. 、、
C. 、、 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得到水
C. 酸、碱中一定含氢元素,碱、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D. 两种化合物反应得到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去除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样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溶液、溶液、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有三种成分
B.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
C. 除杂过程中有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 将氯化钠溶液用题图装置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第步中除去粗盐中的、、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溶液、溶液、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 第步中加入的试剂为溶液
C. 第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D. 在第步中溴元素被还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在“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中,用化学式填空:
大量用于建筑业上的是______;
稀溶液能补充体液的是______;
用在玻璃造纸等工业上的是______;
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是______。
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如能发生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硝酸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______;
硝酸溶液与氢氧化铜:______.
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______.
氢氧化钾溶液与氯化钠:______.
某同学利用所学化肥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硫酸钾.请用序号填空
看外观,灰白色粉末的物质是______,白色晶体是______.
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______,无刺激性气味的是______.
加熟石灰,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已知分别是铁、氢氧化钙、盐酸、碳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与反应能生成气体,的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与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和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 ;
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已知:固体受热分解 ;受热不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 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填标号。
A.俗称小苏打 难溶于水
C.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欲测定某 固体样品只含杂质且分布均匀中的质量分数,将 该样品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溶液的______填“”、“”或“”,用该溶液将生成的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由图中数据可知,上述样品完全分解产生的质量为______ ,产生的质量是______ 。
计算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性。
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十堰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的有关资料,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组同学取污水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组同学用试纸测得的污水的,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 ______ ,原理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检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污水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 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污水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实验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得出结论】兴趣小组确定了污水的成分。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经过思考后,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固体的质量大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属于复分解反应,由于生成了沉淀,则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钾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反应前后溶液组成的改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溶液质量的变化,明确物质间的反应、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所析出物质的质量的差值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当析出质量大于所溶解质量时,所得溶液质量会小于反应前溶液。
2.【答案】
【解析】解:、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是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说法正确;
B、加速蒸发,不是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说法错误;
C、加速溶解,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与题干不符;
D、引流防止飞溅,是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与题干不符.
故选:.
A、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使液体飞溅;
B、加速蒸发,不是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
C、加速溶解,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
D、引流防止飞溅,是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的一些注意事项,掌握玻璃棒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答案】
【解析】解:中硝酸钠有固定的组成,是化合物,符合盐的概念,故A错误。
中氨水是混合物,是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不属于盐,故B正确。
中碳酸氢铵有固定的组成,是化合物,符合盐的概念,故C错误。
中硫酸钾有固定的组成,是化合物,符合盐的概念,故D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物质类别中的化合物,盐属于化合物,一般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本题属于利用概念来解答的一类习题,明确盐的组成,还要注意一类特殊的盐铵盐.
4.【答案】
【解析】解:、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可以一步实现,故A正确;
B、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一步实现,故B错误;
C、氯化钡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钡,可以一步实现,故C正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能一步实现,故D正确。
故选:。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化钡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钡,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5.【答案】
【解析】解:、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固体可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用于烘焙糕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盐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转化能一步完成,故选项错误。
B、由转化为,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转化能一步完成,故选项错误。
D、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转化能一步完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在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在稀盐酸中,稀盐酸中的氯离子能与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在硫酸钾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在硝酸铵溶液中,、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8.【答案】
【解析】解:由它们两两混合得到的现象,乙丙反应生成气体,则乙丙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甲丁是氢氧化钡、硫酸钾中的一种;乙与甲反应生成沉淀,甲与丁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与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不能生成沉淀,则乙是碳酸钠溶液,丙是稀盐酸;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硫酸钾溶液不反应,则甲是氢氧化钡溶液,丁是硫酸钾溶液。
故选:。
根据它们两两混合得到的现象,乙丙反应生成气体,则乙丙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甲丁是氢氧化钡、硫酸钾中的一种;乙与甲反应生成沉淀,甲与丁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与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不能生成沉淀,则乙是碳酸钠溶液,丙是稀盐酸;进一步能确定甲、丁,进行分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四种物质之间两两混合的现象,掌握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B、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其它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C、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本题难度较大,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10.【答案】
【解析】解:、置换反应是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是单质与化合物,只说明生成物不能确定是置换反应,如过氢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了氧气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错误;
B、氢气与氧气化合可生成水,双氧水分解可生成水;氢气还原氧化铜可生成水,酸碱中和可生成水,故B说法正确;
C、碱、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氨水属于碱,但不含金属元素,氯化铵属于盐,但不含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两种化合物反应得到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置换反应是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是单质与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气与氧气化合可生成水,双氧水分解可生成水;氢气还原氧化铜可生成水,酸碱中和可生成水进行分析;
C、根据盐和碱的定义及氨水属于碱但不含金属元素,氯化铵属于盐但不含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反应的概念的掌握情况。
11.【答案】
【解析】解:、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滤渣中有四种成分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除了为了除去过量的和过量的碳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除杂过程中有参加的化学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均为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氯化钠溶液用题图装置加热蒸发,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12.【答案】
【解析】解:、除去粗盐中的、、等杂质,先除硫酸根离子,需要溶液,再除镁离子,需要溶液,最后除钙离子,加入溶液,故A错误;
B、由中物质的组成可知,要与氢氧化镁反应应选择盐酸,故B错误;
C、由的转化可知,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并生成氯化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由可知,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单质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则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信息可知溴元素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
根据转化图可知,为粗盐提纯,利用物质之间的发生及除杂的原则来分析;为物质的转化,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来选择试液;为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反应;为制备溴单质的反应,利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本题较难,考查海水资源的利用,学生应熟悉粗盐提纯及物质转化中的化学反应并利用信息来综合解答,在物质转化中应学会利用组成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试剂。
13.【答案】
【解析】解:碳酸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大量用于建筑工业,其化学式为:。
生理盐水是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其化学式为:。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可用于玻璃、造纸工业,其化学式为:。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答案】不能 不能
【解析】解:硝酸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既无沉淀也无水也无气体产生,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不能;
氢氧化铜溶液和硝酸,酸碱中和可生成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反应;
故答案为:;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可生成碳酸钡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反应;
故答案为:;
氢氧化钾溶液与氯化钠,既无沉淀也无水也无气体产生,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不能;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够进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利用所给的溶解性表,判断下列物质混合能否生成水、或沉淀、或气体而发生复分解反应.
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含有相同离子的两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和溶液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15.【答案】
【解析】解:根据化肥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白色晶体,能溶于水;碳酸氢铵、氯化铵都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含铵根的氮肥,即铵态氮肥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根据气味鉴别:碳酸氢铵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看外观,灰白色粉末的物质是 磷矿粉;白色晶体是 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钾;故答案为:;;
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碳酸氢铵;无刺激性气味的是 氯化铵、硫酸钾;故答案为:;;
加熟石灰,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氯化铵;故答案为:.
根据化肥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肥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6.【答案】;
固体溶解,溶液变为绿色,有气泡产生;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复分解反应
【解析】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的溶液呈蓝色,则为氯化铜,和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可以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也可以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和从盐酸、碳酸钠和铁中选择,而氯化铜可与铁、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所以和从铁、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中选择,而铁只可以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所以或有一个为铁,若为铁,则为盐酸,只能是氯化铜,与为氯化铜冲突,所以为铁,铁只能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则为盐酸,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为碳酸钠,剩余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符合上述逻辑框图关系,因此可知为碳酸钠,为盐酸,为氢氧化钙,为铁,为氯化铜;
故答案为:。
为盐酸,为铁,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显绿色,所以看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绿色,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固体溶解,溶液变为绿色,有气泡产生。
为盐酸,为氢氧化钙,是酸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实际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故答案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为碳酸钠,为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反应物相互交换组分生成新物质的特点,所以为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7.【答案】
【解析】解:
A. 俗称小苏打。正确;
B.碳酸氢钠属于钠盐,所有的钠盐均可溶。错误;
C.碳酸氢钠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D.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正确;
故选:。
欲测定某 固体样品只含杂质且分布均匀中的质量分数,将 该样品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溶液为碱,所以,用该溶液将生成的完全吸收,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中数据可知,上述 样品完全分解产生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质量是 。
设该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为 。
答:该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为:
;
;;
;;
。
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和解答;
根据给出的图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和解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8.【答案】碱 有气泡出生 取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化钙;若无白色沉淀,则没有氯化钙。
【解析】解:将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又气泡产生;
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讨论】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最终溶液不呈碱性,试管剩余的碳酸钠与试管剩余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试管中及混合后生成的氢氧化钠被试管剩余的稀盐酸反应掉,若混合后氢氧化钙还过量,则被过量的稀盐酸反应掉,反应掉,三支试管中的物质混合后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所以最终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实验验证】无色溶液中最终含有的溶质情况主要分为两种,即只有氯化钠,或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取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化钙;若无白色沉淀,则没有氯化钙。
故答案为:
碱;
有气泡产生;
【分析讨论】;;
【实验验证】取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化钙;若无白色沉淀,则没有氯化钙。
根据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
根据碳酸钠溶液遇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分析;
【分析讨论】根据混合后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分析原来三支试管及混合后含有的溶质情况;
【实验验证】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是检验是否有氯化钙存在。
本题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题,涉及实验过程的分析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综合性比较强。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本题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酸碱盐的性质等知识来解决。
19.【答案】氢氧化钠 氯化钡溶液 取适量废液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解析】解:【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组同学用试纸测得的污水的,说明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原理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氢氧化钠;。
实验二: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污水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 污水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实验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氯化钡溶液;。
【反思与评价】
乙同学经过思考后,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取适量废液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是水和氯化氢蒸发后剩下的硫酸钠。
故填:取适量废液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