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7 07: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主要推理过程。
3.知道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能应用。
5.理解惯性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以上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推箱子,箱子动,
撤去力运动停止。
风吹树摇,风停树止。
思考
手推小车后,小车运动了起来。
现象
观察
手推小车,描述小车的运动情况。
手没有一直推小车,小车还可以运动下去,
也就是说,物体受到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会静止,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符合人们日常经验的直觉印象,在他以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以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
一、亚里士多德观点: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静止。
正方:
玩滑板车时,人不蹬地,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反方:
滑板车滑行时,人没有蹬地,车还继续前进。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你认为谁正确?
二、伽利略观点:
实验物理学创始人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VS
谁的观点正确?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一小车从静止下滑
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木板表面
毛巾表面
玻璃表面
实验对象 表面种类 粗糙 程度 运动距离 所受 阻力 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a 毛巾
b 木板
c 玻璃
很长很长
小车一直运动下去,运动状态不改变
由运动-静止变化很快
由运动-静止变化较快
由运动-静止变化较慢
0
最短
最长
较长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理想光滑
平面
几乎没有
更光滑表面
很小
更远
很小
运动状态变化很慢很慢
如果小车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将一直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状态改变的越慢。
推理
推理想象
1. 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 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实验需要木块进入不同的水平面有相同的初速度,则木块应从同一斜面 (选填相同、不相同) 位置开始下滑。
(2)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如果木块在水平面收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 运动下去。
(3)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收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4)该研究过程采用了 (选填“单纯的实验”、“实验加推理”)的方法。运用到的物理实验探究方法还有 。
相同

匀速直线
重力和支持力
实验加推理
控制变量法
笛卡儿(17世纪法国)
笛卡尔:
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
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即学即练:
1、物体的运动________靠力来维持(填“需要”或“不需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__。
不需要
阻力的作用
2、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减速运动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B
3.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物体立即停下来      
B.物体继续做曲线运动
  C.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将改变运动方向
c
开动脑筋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不受力。(不是外因)
(寻找内因)物体自身的属性
惯性
又叫惯性定律
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牛奶向右洒出。因为牛奶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杯子突然向左运动,牛奶因为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向杯子右侧洒出。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生活中的惯性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起动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慢速行驶的运动状态,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
汽车突然加速
对惯性的理解
(1)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 有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与物体的状态,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质量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速度的大小等外界条件无关。
(2) 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3)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1.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的伤害( )
A.车速太快 B.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D
2.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速度减慢直至静止,这是因为( )
A.汽车的惯性消失了
B.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
C.阻力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D.汽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而静止
C
3、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最后还是停下来,这是因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惯性
汽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行走的人被石块绊了一下会向前倾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的上半身有惯性,而人的下半身没有惯性
B、由于石块的作用而改变了人的运动
C、人的上身由于有惯性保持向前运动,石块作用在脚上,阻碍了脚的运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C
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B
6.小明骑自行车飞快的向东前进,当经过一电线杆身边时,从他旁边掉下一支笔, 这只笔将落在电线杆的( )
A.东边 B.西边
C.旁边 D.无法判断
A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