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果粒橙B. 液氧C. 生理盐水D. 蛋花汤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 饱和溶液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
3.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醋B. 蔗糖C. 面粉D. 食盐
4.已知:胆矾晶体呈蓝色,其所带结晶水很容易失去而呈白色。在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苹果块会干瘪B. 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 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 pH试纸只会变红不会变黑
5.从1 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 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
A. 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B. 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C. 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D. 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
6.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 g 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 ④→⑤可析出53.9 g KNO3晶体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 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C.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溶液
D. 溶液是均一的,内部各处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同
8.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 聚乙烯塑料包装袋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
C. 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9.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 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
D. 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
11.下列洗涤过程中,未体现乳化作用的是( )
A. 用汽油清洗油污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 用肥皂液洗衣服D. 用沐浴露洗澡
1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 无色透明B. 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 混合物D. 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13.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Wg,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下图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蒸发时间(t)的关系是( )
A.B.C.D.
14.小红在配制50 g 5%氯化钠溶液时,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会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5%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 在称量前,指针稍向左偏移便进行称量
C. 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D. 溶解时烧杯中已有少量水未倒干净
15.关于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
B. 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下降
C. 75%的医用酒精中,C2H5OH与H2O的质量比为3∶1
D. 在25 ℃时,KNO3溶液蒸发5 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 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6.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
B.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 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二、填空题
17.实验室有一瓶浓硫酸,瓶上标签内容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标签上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用500 mL浓硫酸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________g;
(2)利用刚配制好的硫酸测定某二价金属(M)的纯度,取6 g该不纯金属粉未(所含有的杂质不与酸和水反应);再取刚配好的溶液98 g,混合至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干。得到粉末状固体质量为24.0 g。
①金属M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反应生成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
③金属M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④该金属的纯度为________;
⑤若反应后的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141.6 g水,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简要列出计算过程)。
18.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则:在t2℃时,物质的溶解度B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当B溶液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________法提纯B;在t2℃时,一定量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可得到mg A晶体(不含结晶水),那么该温度时A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19.某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__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粉笔灰 B.硫酸铜C.蔗糖 D.食用油
20.某化工厂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 (NH4)2SO4的工艺流程。在下图流程中,沉淀池里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微溶)+________===________+(NH4)2SO4。
(1)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进入沉淀池选用CaSO4悬浊液而不用CaSO4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沉淀B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里操作①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烧杯。操作②的流程是加热浓缩、____________结晶、过滤获得纯净(NH4)2SO4晶体。洗涤所得晶体时不用水,而用饱和(NH4)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1.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2.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D 6.C 7.D 8.D 9.B 10.B 11.A 12.B 13.C 14.A 15.C 16.C
17.(1)1840 (2)M+H2SO4===MSO4+H2↑ 98∶2=(98 g×20%)∶x Mg 8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
18.小于 蒸发溶剂 10m。
19.(1)过滤 吸附 物理 (2)+1 (3)肥皂水 (4)C
20.H2O CaCO3↓
(1)CO2 CaSO4微溶于水,用悬浊液增加了反应物的量CaCO3=CaO+CO2↑
(2)过滤 漏斗 降温(冷却) 防止晶体被水溶解,提高产量
(3)循环利用CO2;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等
21.4.5 g 475 g
22.(1)11 g (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