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
2.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的主要步骤依次为计算、称量、溶解
B. 配制过程所需仪器只有天平、量筒
C. 需要准确称量15 g葡萄糖
D. 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若视线仰视,则所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其他操作均正确)
3.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分析,如果向下列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食盐B. 植物油C. 白糖D. 纯碱(Na2CO3)
4.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C. 豆浆、牛奶都是溶液D. 溶液都是无色的
5.如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要将B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结晶
B. 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质量分数的关系为C>B>A
C. 若要将组成在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溶液,只能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 将t2℃时组成在M点的A的溶液降温到t1℃,可得到A的饱和溶液。
6.关于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
B. 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下降
C. 75%的医用酒精中,C2H5OH与H2O的质量比为3∶1
D. 在25 ℃时,KNO3溶液蒸发5 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 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7.将一根铁丝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A. 铁丝B. 硫酸C. 硫酸铁D. 硫酸亚铁
8.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实验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现将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
A. 245 gB. 195 gC. 100 gD. 50 g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 饱和溶液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
11.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 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12.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B. 生石灰C. 浓硫酸D. 硝酸铵
13.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
1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0 ℃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 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 3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15.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B.C.D.
16.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
A. NH4NO3固体B. 生石灰C. KOH固体D. 苛性钠
17.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
A.t1℃时,M、N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D. 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
二、填空题
18.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30 ℃时,丙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50 ℃时,在100 g水中放入50 g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若将2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
(4)将5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19.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________;________。
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1)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________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2)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3)结合生活中烧开水和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 ℃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 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将15 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 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10 ℃时,欲将150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要加水________g。
(3)某同学欲将20 ℃时300 g 20%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并进行了如下计算:
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
300 g×20%=(300 g-x)×40%
解得:x=150 g
试分析:他能否达到目的,并说明理由。
三、计算题
21.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D 6.C 7.D 8.D 9.B 10.B 11.D 12.D 13.B 14.C 15.C 16.A 17.A
18.(1)10 g (2)28.6% (3)丙 (4)乙、甲、丙
19.开发新能源 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1)释放 (2)CO2+H2O===H2CO3 (3)大 深海中,压强大,温度低 3CO2+4NaC+2Na2CO3
20.(1)20% (2)150 (3)他不能达到目的 20 ℃时20%的甲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1.(1)11 g (2)26.7%
22.(1)4.4 (2)80%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