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 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 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13:22: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4张PPT)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
一位老者在秋夜将尽的黎明时分步出篱门面向北方叹息落泪。
他为何叹息落泪?
这位老者是谁?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毕生力主抗金,盼望收复失地。他的许多作品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愤。陆游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北伐,却一次次落空。想到这些,陆游忍不住叹息落泪,写下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了解诗人
将晓:天将要亮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题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迎面吹来凉风,心有所感而作。
理解诗题意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 陆游
朗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碰到天,形容很高。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
“五千仞”形容很高。
黄河
华山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诗意:
三万里长的黄河向东奔流入 海,五千仞高的华山高耸入云。
黄河
华山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 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诗意: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背景材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敌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了整整 65年了!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
通过“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以及“入”“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黄河
华山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百姓,不禁发出一声喟叹。
“泪尽”一词中,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


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因而使得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67岁老人的爱国之情,感受到他盼望祖国统一,对朝廷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
总结
爱国、盼望祖国统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192年陆游67岁作
爱国、盼望祖国统一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210年陆游85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