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的分析和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直线运动的分析和总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12-14 10:58:40

文档简介

课件6张PPT。第一章 直线运动本章涉及的主要考点有:①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重要概念:参考系、质点;②正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及应用;④运动图象:s-t图象、v-t图象;⑤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高考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趋向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v-t图象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直线运动是运动学的基础,更是高中物理学的基础.在后续高中物理各章的学习中,如: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功和能、动量、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甚至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单元中,都会涉及到与运动学的相关知识,会用到运动学中分析处理问题的类似方法.因此,本章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从最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来看,涉及本章相关知识的试题可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以实验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①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②速度图象的识别、绘制及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③纸带的分析处理及速度、加速度的计算.
高考中有单独考查本章知识的试题,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4题,全国大纲卷Ⅰ第24题,天津卷第3题,山东卷第16题,重庆卷第22题第(1)小题,广东卷第34题第(1)小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4题,天津卷第3题、重庆卷第14题、安徽卷第16题,福建卷第16题、山东卷第18题、江苏卷第4题.更多的试题是考查本章知识与其他章节知识相结合的试题,如:与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直线运动等相结合的试题.从近几年高考可以看出,本部分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试题有开始增多的迹象.
可以预测2013年高考命题会坚持近几年试题的优点,特别会加强对本部分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考查.
课件27张PPT。章末总结 提高本章是动力学的基础,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复习时,不仅要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它们的物理实质,还要熟练掌握分析解决运动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求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思路:(1)审清题意,分析运动过程,构建运动图景,并尽量画出草图;(2)明确题中已知及未知各量的关系,恰当选用规律;(3)若涉及多个过程,要分段分析,找准运动交接点,同时应注意s、v、a等矢量的符号规定和位移图象、速度图象的应用及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等.求解直线运动常用的方法有: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中间时刻速度法、比例法、推论法、逆向思维法、图象法、巧选参考系法.图象法在物理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运动的图象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图象问题应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对某些运动过程较为复杂或较难直接列式表达的运动问题,可用运动图象来表达,此时一般选择待研究的物理量作为纵坐标.从物理图象上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同时,利用图象解题可以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清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1.(2011海南)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
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
D. 5~6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BC【解析】A.0~5 s,物体向正向运动,5~6 s向负向运动,故5 s末离出发点最远,A错;B.由面积法求出0~5 s的位移s1=35 m,5~6 s的位移s2=-5 m,总路程为:40 m,B对;C.由面积法求出0~4 s的位移s=30 m,平度速度为:v= =7.5 m/s;C对;D.由图象知5~6 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2.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
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
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
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                  
A.10-3 s B.10-6 s
C.10-9 s D.10-12 sB【解析】子弹的长度约为5 cm,则曝光时间内子弹移动的距离为s=5×1% cm=0.05 cm=5×10-4m,曝光时间t= = s=10-6 s3.(2011天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D【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简单题.第1 s内的位移只需将t=1代入即可求出x=6 m,A错误;前2 s内
的平均速度为 = = =7 m/s,B错;由题
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a=2 m/s2,Δx=aT2=
2 m,C错;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D选项正确.                   4.(2011安徽)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Δx所用的时间
为t1,平均速度为 = ,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
在后一段Δx所用的时间为t2,平均速度为 = ,即为
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 变化 到 的时间为Δt=
,所以加速度a= = ,A正确.5.(2011重庆)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B【解析】h= gt2= ×10×22 m=20 m,由此可知井深约为20 m.6.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一颗礼花弹上升到320 m高处,在地面发射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g取10 m/s2)( )
A.40 m/s B.60 m/s
C.80 m/s D.160 m/sC【解析】竖直上抛的初速度v= = m/s
=80 m/s,选项C正确.7.(2011福建)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B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解析】由v-t图象可知,物块先向左减速为零,再向右加速,最后做匀速运动,t1时刻距A最远,t2时刻相对传递带滑动的距离最大,故A错,B对.0~t2时间内,物块受摩擦力一直向右t2~t3时间内,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故C、D均错.8.(2010全国卷Ⅰ)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 ~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
(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解析】(1)由加速度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匀加速,后20 s汽车匀减速恰好停止,因为图象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此两段的面积相等.最大速度为20 m/s.所以速度图象为下图.然后利用速度图象的面积求出位移.
(2)汽车运动的面积为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段的位移之和.
s=s1+s2+s3=10×10+30×20+10×20=900 m.9.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C.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若S0=S2,两车相遇1次ABC【解析】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T,则S0=S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1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S0S1,则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再追上甲车了,全程中甲、乙都不会相遇.选项A、B、C正确,D错误. 10.(2011广东)下图是“研究匀变数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1)OD间的距离为 cm.
(2)下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 ,其大小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要估读一位 (2)s=v0t+ at2,斜率为a/2.1.20a/20.93311.(2010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计数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下图所示,A、B、C、D是本次选定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计数点的距离: SA=16.6 mm、SB=126.5 mm、SD=624.5 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
(2)打 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SA、SB、SD和f表示)0.1 s2.5 m/s(3)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aT2均匀增大,有
BC=AB+aT2,CD=BC+aT2=AB+2aT2,BD=2AB+3aT2,所以
a= =【解析】(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 s.
(2)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C= =
2.5 m/s12.(2010安徽)(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为 mm.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
cm.0.617(0.616~0.619)0.67513.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d,示数如下图.由图可读出l= cm,d= mm.2.256.860(或者6.859,6.861)14.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 mm,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下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cm.【解析】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 mm,故其读数为(4.1+0.002×10)cm=4.120 cm.4.12015.(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2)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cm.1.706(1.705~1.707均可)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