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同步达标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同步达标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22: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同步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槐树(huái) 阑珊(shān) 颓垣(huán) 奄奄一息(yǎn)
B.疙瘩(gē) 赊欠(shē) 褡裢(dā) 熙熙攘攘(xī)
C.掸子(tǎn) 觅取(mì) 惰性(duò) 神聊海吹(liáo)
D.勾勒(lè) 金銮殿(luán) 伫立(zù) 金碧辉煌(huáng)
2.下面句子中,下划线词用得不当的一组是( )
A.科学家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
B.山上巨石挺立,摇摇欲坠,使人望而生畏。
C.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D.丁字形的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3.下列诗句中,与爱国无关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下面这个句子因缺少一个逗号而不易读通。如果要加上一个逗号,它的位置应在哪一处( )
提出分诉(1)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或者免于起诉的案件(2)以及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3)决定(4)是否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把被告人交付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A.(1) B.(2) C.(3) D.(4)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②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
④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开国大典》内容填空。
这_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__的声音,经过_________广播,传到__________,传到________,使__________的心一齐欢悦起来。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从“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等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会场的环境布置衬托出_______________的气氛。
(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描写了阅兵式上群众___________的场面,从中可以体会到群众___________的心情。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语序变换,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说说原句好在哪。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的目光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3)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4)毛主席 电钮 电动 旗杆 按动 的 亲自 连通(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开国大典(节选)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0.选文运用了________(点面结合 情景交融)的写法,描写了_________的场面。
11.画“﹏﹏﹏”的句子中,“海洋”指的是______________,“波浪”指的是__________。本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热闹的景象。
12.选文中加点的词“直奔”可否换成“走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关于选文的大意,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群众队伍很早就入了场。
B.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
C.群众队伍包括工人与农民。
D.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14.“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假设你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请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打开另一扇窗户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师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是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名声大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扫而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上下文理解“你开错了窗”指的是什么?换一扇窗户又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什么说换了一扇窗户就能开启成功的大门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用两个恰当的词语来评价玛利亚老师的做法或品质:_________和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颓垣(huán)”的“垣”读作“yuán”;
B.正确;
C.“掸子(tǎn)”的“掸”读作“dǎn”;
D.“伫立(zù)”的“伫”读作“zhù”;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C、D项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B项“挺立”笔直地耸立。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3.D
【解析】
【详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这句话的意思: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4.C
【解析】
【详解】
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逗号号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故答案为:C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六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广场周围的景物”,按照空间的顺序来写,所以确定③是首句,紧接着按照从北往南的顺序介绍②④①。所以顺序为③②④①,据此可知答案为C。
6. 庄严 雄伟 无线电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全中国人民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语段选自《开国大典》。课文原句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7. 庄严、隆重 鼓掌欢呼 激动、欢喜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这句话中,“迎风招展”形容旗帜随风飘动。“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等会场的环境,衬托了开国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
(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句话中,“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描写了阅兵式上群众鼓掌欢呼的场面,结合“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分析可知,这句话体现了群众激动、欢喜的心情。
8. 飞机的隆隆声被欢呼声盖过了。 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从会场上爆发出。 “一齐”更能突出人民群众对领袖毛泽东的拥戴,同时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的能力。
1.陈述句改为“被”字句,变换的具体方法:
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调到句首作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故“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改为“被”字句):飞机的隆隆声被欢呼声盖过了。
2.语序变换,句意不变,就是改变语素、词组合的次序,但句意不能变。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排列顺序,修饰语之间的排列顺序。在“从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是宾语,变换语序后,可放在句首做主语。即: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从会场上爆发出。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一齐”说明人们的心情是一致的,反映了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9.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这座山上奇石甚多,姿态各异,有的像顽皮的猴子,有的像驼背的老人,千姿百态,令人惊叹。 部队进场。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1)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成分残缺,添加主语“战士们”。即: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2)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有的……有的……”表示并列关系。示例:做糖人的老爷爷手真巧啊,糖人有的像小狗,有的像小猫。
(3)本题主要了缩句,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去掉修饰语“受检阅的、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即:部队进场。
(4)句子形式“毛主席干什么”。即: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10. 点面结合 群众入场
11. 群众队伍 翻动的红旗 夸张 比喻
12.不可以。“直奔”给人以快速朝目标走去的感觉,体现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和激动之情。而“走向”一词体现不出这种感觉。
13.B
14.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奋斗实现的。能够参加典礼,我太激动、太自豪了。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点面结合和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一段中“早上六点”“清早”“正午”可知,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群众进场的场面。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面的描写是对整体,大的场面的描写。“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点的描写是对个体的细节描写,如对工人队伍和农民队伍的描写。
11.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中,用“海洋”比作“广场上的人群”,用“波浪”比作“红旗翻动的样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场面的盛大。
12.
本题考查了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
走向,朝一定方向发展。“直奔”有急走,跑的意思。这个词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兴奋的心情。所以不能换。
1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选段主要讲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群众进场的场面。
故选B。
1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从“五更天”、“步行四五十里路”可以看出他们心情的激动、急切,作答时要体现出郊区的农民的心情,注意要从新中国成立人们的激动心情作答。
15. 通过某件事情,知名度大大提高。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16.不要找一些不开心的事,影响自己的心情。换一扇窗户就是换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信心,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7.一个美国小男孩,由于天生就有一个大鼻子,受到嘲笑,因此性格孤僻,玛丽娅老师通过他看到窗外的悲伤景物,引导他换一扇窗户,换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从而使他走向了成功。
18.换一扇窗户就是换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对事物就有多方面的了解,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9.当遇到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0. 聪明善良 教导有方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