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5*金色的鱼钩 同步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扇动翅膀 难逃厄运 鲜艳的花朵
B.回答问题 资源拮据 微弱的光芒
C.露出笑脸 滋润心田 清澈的河水
D.脸色苍白 狂风怒号 慈祥的眼神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仰和迷信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B.凡事要商量着解决,靠打架是无济于事的。
C.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无独有偶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D.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军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3.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应填写的关联词是( )
但是,我不得不干这活儿,( )有的是时间,( )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A.只有…… 才…… B.之所以……是因为……
C.既然…… 又…… D.无论……都……
4.下面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端起塘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他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我”几天没吃饭,没有力气。
C.过草地能吃口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
5.下列各组中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他难道不像一个真正的守门员吗?
(3)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4)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山岗也动了。
A.比喻 反问 拟人 陈述 B.比喻 疑问 夸张 拟人 C.引用 反问 拟人 夸张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_________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__________过草地,而不惜___________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7.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___一___办事公道___一碗水端平___二___自己不要吃得太饱___三___有经济头脑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_。(补写成夸张句)
2.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已经用锅炉铁板把洞口的大门钉上了。谁也不会再在洞里失踪了。(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续写句子。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树,就请你撒下一片绿荫;如果你是___________,就请你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就请你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让一袋棉花丢失
1861年4月12日,伴随着萨姆特堡的隆隆炮声,蓄势已久的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南方奴隶主率领的军队把萨姆特堡包围了。北方军队的一个陆军上校接到命令,让他保护军用棉花。他对长官说:“我不会让一袋棉花丢失的!”
没过多久,美国北方一家棉纺厂的厂长来拜访他,说:“如果您手下留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您就将得到五千美元的酬劳。”
上校把那个厂长和他的随从赶了出去,说:“你们怎么会有这样卑鄙的想法?前方的战士正在为你们拼命,为你们流血,你们却想拿走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赶快给我走开,不然我就要开枪了。”
由于战争的爆发,南方农场主的棉花运不到北方,接着又有一个需要棉花的北方人来拜访他,并且答应给他一万美元作为酬劳。
正巧,上校的儿子前不久生了重病,已经花掉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刚才他还收到妻子发来的电报,说家里已经快没钱支付医疗费了,请他想想办法。上校知道这一万美元对于他来说就是儿子的生命,可他三思之后还是像上次一样把那个贿赂他的人赶走了。
不久,第三拔人又来了。这次给他的酬劳是两万美元。上校这一次没有骂他们,而是很平静地说:“我的儿子正在发烧,烧得耳朵听不见了,我很想收这笔钱。但是我的良心告诉我,我不能收这笔钱,不能为了我的儿子害得十几万士兵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棉衣穿,没有被子盖。”那些来贿赂他的人听了,对上校的品格非常敬佩,他们惭愧地离开了上校的办公室。
后来,上校找到他的上司说:“我知道我应该遵守诺言。可是我儿子的病很需要钱,而我的职位又让我受到很多诱惑。我怕我有一天把持不住自己,收了别人的钱。所以我请求辞职,请您另外派一个人来做这项工作。”
他的上司听了他的话,说:“你已经战胜了人性的弱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批准你的辞职申请,但是你必须收下我以个人名义奖励给你的一万美元的奖金。”
10.根据意思在文章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积蓄了很长时间的能量。( )
②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
1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画线句子中,“卑鄙的想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文中,你可以感受到上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人物的言行、神态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监狱里的锻炼
①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②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他开玩笑地对难友们说:“晒一次太阳,等于吃一两鱼肝油,大家都来晒吧!”
③冰水擦身,是 王若飞同志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手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④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另外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屈臂等动作,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坚持锻炼。
⑤有一次,难友们问王 若飞:“你为什么这样坚持锻炼啊?”“这很简单,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和敌人进行斗争。”王若飞笑着说,“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
⑥他的话使难友们豁然开朗,精神振奋,大家都被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也和他一-起在狱中坚持锻炼。
14.从短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填空。
( )——( )
15.联系短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想方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我们不能不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可以分为三大段,下列分法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8.第④段的中“室内体操”加引号了,引号的用法是( )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讽刺或否定
19.王若飞狱中锻炼的方法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
20.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 )
A.赞扬了王若飞坚持锻炼身体的精神。
B.赞扬了王若飞忠于革命,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赞扬了王若飞团结难友,共同对敌的精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略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中词语搭配是否恰当。
A.截然不同: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B.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C.无独有偶:意思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本句属于病句,词语搭配不当,根据句子句意应该将“无独有偶”改成“独一无二”。
D.赴汤蹈火:赴:奔向;汤:开水;蹈:踩。奔赴滚烫的开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
3.C
【解析】
略
4.C
【解析】
略
5.C
【解析】
略
6. 炊事班长 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牺牲自己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画面。然后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联系生活,抓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在脑海里形成想象的画面,去深刻地体会到文中描绘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7. : 、 , ; 、 ; 、 。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要在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作答,认真分析前后句子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标点进行填空。常见标点符号用法如下:
句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
问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叹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
逗号:句内点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顿号: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分号:句内点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
引号:标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破折号:标号,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
省略号:标号,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
句子中“要求”后面是具体的要求,用冒号;数字序号后面用顿号,表示次序的停顿。每一个要求后面用分号隔开,表示并列关系句子的停顿,最后一个要求后面用句号,表示句子完成。
8. 我端起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难道不闪烁看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吗?
【解析】
【详解】
本题题干为陈述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句型转换。
1.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2.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9. 示例:快要发疯了 走吧,您说买菜回来就走。 因为我已经用锅炉铁板把洞口的大门钉上了,所以谁也不会再在洞里失踪了。 老班长说,他没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一朵花 散发一缕清香 一阵雨 滋润一方土地
【解析】
略
10. 蓄势已久 手下留情
11.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队的一个陆军上校接到了保护军用棉花的任务,虽然儿子重病急需用钱,但他始终未接受贿赂,并向上司请辞。上司深受感动,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并给予了他奖励。
12.棉纺厂厂长让上校在保护军用棉花的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许诺给他五千美元的酬劳。
13.他是一位忠于职守、诚实正直的人。如短文第三自然段中他拒绝厂长的言行表现了他忠于职守的品质。
【解析】
10.这道题是对词语释义的反向考查。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知道词语的意思,抓住词语意思中的关键字,再认真读文章,边读边找出与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积蓄了很长时间的能量,关键字是“积蓄,长时间”, 可以得到答案是“蓄势已久”。
②是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关键字是“不要太苛刻”, 那就是要留一些情面,可以知道答案是“手下留情”。
1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多阅读几遍,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是叙事性的文章,一般有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本篇文章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作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找到上校这么说的原因是上一段写的。厂长来拜访他说“如果您手下留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您就将得到五千美元的酬劳。”,这种卑鄙的思想就是这种贿赂行为。
13.这道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掌握情况。解答这类题先要熟读选文,结合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写进而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判定,再来陈述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上校是一位忠于职守、诚实正直的人。
14. 严寒 酷暑
15. 想尽办法。文中指王若飞想各种办法来锻炼身体。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文中指难友们顿时明白了王若飞的话。
16.我们不能不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
17.D
18.B
19. 日光浴 冰水擦身 室内体操
20.B
【解析】
1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反义词。
“严寒”:酷寒,极其寒冷。
“酷暑”:指夏季的天气到了非常炎热的盛暑阶段(三伏节气)。即极热的天气。
1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解释。同学们要结合文段内容对词语进行解释。
想方设法:想种种办法。文中指王若飞想各种办法来锻炼身体。
豁然开朗: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文中指难友们顿时明白了王若飞的话。
1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句式转换。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改后的句式为:我们不能不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
1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段。
第一层:王若飞想各种办法来锻炼身体。
第二层:王若飞想到的各种锻炼身体的办法。
第三层:王若飞想各种办法来锻炼身体的原因。
1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标点符号的用法。
引号可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以及突出强调。本文段中的引号用法为“表示特定称谓”。
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通过阅读②③④自然段我们知道,王若飞狱中锻炼的方法有:日光浴、冰水擦身、室内体操。
2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段。
作者描写王若飞在狱中不惧敌人威胁,乐观向上,坚持锻炼身体,来赞扬了王若飞忠于革命,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