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9 只有一个地球 同步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遨(áo)游 璀璨(càn) 枯竭(jié)
B.薄(bó)薄 威胁(xiě) 毁(huǐ)坏
C.矿(kuàng)产 恩赐(chì) 滥(làn)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晶莹 壮观 和蔼 有限 B.呻吟 破碎 无私 节治
C.目睹 枯竭 毁坏 烂用 D.生态 设想 例如 吉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jīn yín)的球体。
B.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kānɡ kǎi)地提供矿产资源。
C.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mù dǔ)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对这句话中加点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强调了目前的研究范围只限于40万亿千米以内,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B.“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说明40万亿千米以内没有,但40万亿千米以外一定有。
5.下列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座灯塔 ②一轮明月 ③一阵清风 ④一场细雨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夜空中的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春天里的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爱心是夏日里的_________,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爱心是黑夜里的_________,使迷失方向的人找到停靠的港湾。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 )人们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他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思考:文段中“本来”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地球的自然资源( )谁的恩赐,( )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 )这些设想能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3.( )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别无去处。
4.我们( )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写写你的看法。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地球太可爱了?对于宇航员发出的这句感叹,你有什么想法?对于我们“易碎”的地球,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0.在第一自然段找出 描述地球在宇航员眼中的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这句话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
11.“【】”里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12.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地保护地球。请写一条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吧。
人类能移居火星吗?
①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不过,火星协会主席罗伯特·祖布林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300~400亿美元,相当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花费。祖布林出版了一本名为《移民火星》的书,书中勾勒了人类定居火星的宏伟蓝图。
②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地方。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但在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面有水存在。每两年,火星会靠近地球一次,今年夏天,火星来到了距离地球5576万公里的地方,这是6万年来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③祖布林说:“人们很想知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火星也许是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状态的微生物,那也意味着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
④行星协会主席路易斯·弗雷德曼说,人类想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火星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归宿。”“并且,火星是我们目前知道的人类有机会移民的唯一地方,人类将以此证明自己不会永远待在地球上;如果我们(A)能往火星上移民,那么地球可能(B)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14.阅读第②自然段,写出火星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条件: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15.祖布林和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的意义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祖布林:_______________
弗雷德曼:___________
16.文中画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应放在(A)处还是(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以及拼音规则的识记能力。结合平日所积累的拼音进行作答,并注意检查拼写规则是否正确。B选项中:薄(bó)薄——薄(báo)薄 ;威胁(xiě)——威胁(xié)C选项中:恩赐(chì)——恩赐(cì)
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字形辨析。注意积累正确的汉字形式,避免以后出现错误,在本题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项。
B项:节治——节制
C项:烂用——滥用
D项:吉地——吉他
3.A
【解析】
略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强调了目前的研究范围只限于40万亿千米以内,说明40万亿千米以内没有,但40万亿千米以外有没有,还不能确定。它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点睛】
5.D
【解析】
略
6. 但是 因为 不但 还 “本来”一词不可删除。这样写作者是想说明:地球本身有着丰富的资源,对人类生存很有好处,但是人类自身的破坏行为使得这些资源现在不能再生。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关联词和句子的理解。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与“人们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语意上构成转折,“人们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是“使他们不能再生”的原因,用关联词“因为”,“使他们不能再生”与“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后者在前者语意上是递进关系,用关联词“不但……还……”
“本来”的意思是原先;先前,人类生活的资源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导致不能再生,突出了人类给自然带来的灾难,删除“本来”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7. 不是 而是 即使 也 如果 就 之所以 是因为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1.本题分句之间为并列关系,前者否定一种情况,后者肯定一种情况,可填入“不是……而是……”。
2.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假设“这些设想能实现”,后面分句说明结果“是遥远的事情”,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可填入“即使……也……”。
3.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地球被破坏”,后面分句说明结果“我们别无去处”,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可填入“如果……就……”。
4.本题前面分句说明结果“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后面分句说明原因“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结果在前,原因在后,可填入“之所以……是因为……”。
8. 再说,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难道人类还能望地球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将肯定词“有”改为否定词“没有”,将反问语气词“又”与疑问助词“吗”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②把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本题可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吗”,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句子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后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畅、合理。
本题叙述错误,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
9.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这人类,孕育这万物。我们应该知道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尽量少开采地下资源,使地壳少遭到破坏;尽量保护现有的动植物资源;尽量保护有限的森林、草原、湿地都资源;少向大气和河、湖、海中排放有毒和有害物质,保护好大气和水资源,使它们尽量免遭破坏等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等内容可提出一些保护地球的建议,如:禁止滥伐滥砍,节约用水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0.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打比方 地球的美丽、可爱
11. 列数字 作比较 地球是渺小的
12. 比喻 母亲 摇篮
13.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
【解析】
10.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地球在宇航员眼中的样子的句子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句话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大气层、白云、海水比作了纱衣,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
11.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该句中“6400千米”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说明了地球是渺小的。
12.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形象写出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联系,答案不唯一。例如: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14. 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 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 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 火星上有水
15. 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状态 的微生物,那也意味着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 火星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归宿。
16.应放在(A)处。进一步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17.火星的游客们,欢迎你们来到地球,现在你们看到的是著名景点仙女湖。仙女湖景区大大小小岛屿近百个,其中龙王岛海拔190.5米,面积700亩,在此可将仙女湖一览无余,已被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列为核心景区。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可知,“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面有水存在”表明了火星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条件为:①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②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③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④火星上有水。
1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祖布林的说法“人们很想知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火星也许是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状态的微生物,那也意味着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可知,祖布林对探测火星意义的看法是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状态的微生物,那也意味着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
由弗雷德曼的说法“火星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归宿。”可知,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意义的看法是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火星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归宿。
16.
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不”字应该放在A处,这样“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才有依据,正因为不能往火星上移民,地球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进一步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17.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题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自己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要抓住景点最突出的特点来介绍,可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特点介绍具体、形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