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xuān) 勾勒(lè) 彩虹(hóng) B.豆腐(fu) 蒙蔽(méng) 蒙古包(méng)
C.迂回(yū) 羞涩(shè) 低吟(yín) D.清鲜(xiān) 朝鲜(xiǎn) 拨转(zhuǎn)
2.下面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绿毯 线条 惊叹 回味 B.宅院 酒脱 礼貌 眼帘
C.照耀 花蕾 举杯 恍然 D.微笑 文思 迷蒙 柔美
3.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移舟泊烟渚。
A.陆地上的小面积水域 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4.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后,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文的作者是老含,他是“人民文学家”。
B.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一行骑马来到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C.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D.课文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5.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A.作者以花儿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花儿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
B.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C.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借花儿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D.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都要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二、填空题
6.句子探究。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__________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__________比作大花。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充词语,并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千里 襟( )带( ) 断断( )
平( )( )味 高( )一( ) 硕大( )
(2)他在这儿( )工作了两年。
(3)空气是那以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
(4)生活是一杯( )的白开水,生活是一篇悦耳动听的乐章,生活是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
三、语言表达
8.阅读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1)奇丽:奇特而美丽。
(2)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3)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4)会心: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5)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6)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就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7)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造句:(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9.通过【赏段】的练习,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把景色和感受融合起来写,并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得具体可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请你也选择一处景物,仿照语段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小段话,表达出自己对这处景物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0.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
11.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12.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3.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样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公园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和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稍微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能忘记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地绿,特别地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街上的花香和海上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到一些桃花。人面挑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14.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展现青岛的景色之美。
15.短文第1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青岛的花。
16.联系上下文理解“春深似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17.用“ ”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排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谷中不但填埋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用句中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
19.从短文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对青岛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0.习作展示。
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是一种植物,也可以是一种动物,想象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的,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
要求:(1)想象丰富、合理,用心感受大自然。
(2)语句通顺,想象合理,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A渲染(xuān)——xuàn
B蒙古包(méng)——měng
C羞涩(shè)——sè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字形识记辨析能力。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认清字形。
B项:酒脱——洒脱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字词的解释。
“移舟泊烟渚”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诗句的意思是:将小船停靠岸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A项错误。本文的作者是老含,他是“人民文学家”。
《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项错误。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一行开车来到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C项正确。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D项错误。课文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 ,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写景融入作者的感受,是为了更好地写出作者的感受,并不是画蛇添足。
5.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出自《花之歌》,主要内容:
本课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结合“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和““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可以看出写出了花儿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含蓄表达了乐观的态度。所以选择A、B、D。
6. 草原 羊群 比喻、拟人 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句子出自课文《草原》,考查了比喻句的辨析能力,要有把什么比作什么,结合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大花。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及对文中句子、词语的理解。
句中将“小花”比作“星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将小花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探出”“窥着”将丁香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伸出墙外的丁香的娇俏可爱;“星星般的小花”将“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是整个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7. 一碧 飘 舞 续续 淡 无 歌 曲 无朋 断断续续 高歌一曲 平淡无味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1)一碧千里:意思是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襟飘带舞: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平淡无味:质性平和无味,后指平平常常。
高歌一曲:放声高唱一首歌,但是一般是泛指唱歌,不仅仅只唱一首。
硕大无比:形容极大。
(2)根据语境“断断续续”;
(3)这么美的景色选“高歌一曲”;
(4)形容“白开水”选“平淡无味”。
8. 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 那位老画家用橙色的染料渲染出一片美丽的黄昏图影。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1)奇丽:奇特而美丽。造句:舞蹈演员们全都身着奇丽的服装。
(2)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造句:姐姐是个洒脱又率性的人。
(3)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造句:他看见生人,显得有点儿拘束。
(4)会心: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造句:他俩会心地一笑,走了。
(5)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造句:回忆载着人远行,是一路走来的铺路石,在内心渲染下一片天空,五颜六色,是每个人自己涂抹的。
(6)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就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造句:你看那杨树刚长出嫩叶,翠色欲流,惹人喜爱。
(7)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造句: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紧张复习的状态,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
9.示例:公园里有一大片水仙花,它们的姿态是那样优美!碧绿的叶子伸得高高的,仿佛要与蓝天握手;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真叫人喜爱;那盛开的花好像在对我微笑,那么秀丽、淡雅。它们的花瓣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花蕊是淡黄色的,美丽极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目要求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出自己对这处景物的喜爱之情。
情景交融是指文艺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同抒发人物的感情紧密相结合。
首先,要确定好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其次,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最后,加入自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对这处景物的喜爱之情。
写话时,要留意语段是否有自己的情感,避免出现只写景物没有写情感的情况。
10. 辛弃疾 词牌名
11.CD
12.AC
13.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分析】
10.
考查了文学常识。
根据积累可知,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西江月”是词牌名。
11.
考查内容理解。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故AB正确。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故C错误。
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故D错误。
12.
考查修辞。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明月别枝惊鹊”与“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与“两三点雨山前”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运用了对偶的写法,故选AC。
13.
考查思想情感的理解。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4. 花 海
15. 形状 颜色 气味
16.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文中指的是绿意无处不在。
17.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好处: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感情,写出了绿色之美,以及动态之美。
18.小轩的作文不但内容生动,而且用词恰如其分。
19.我体会到了作者对青岛的赞美以及喜爱之情。
【解析】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样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和“青岛的人怎能忘记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地绿,特别地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可知,短文通过描写花和海来展现青岛的景色之美。
15.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和“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以及“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可知,短文第1自然段从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描写了青岛的花。
16.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春深似海”意思: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文中指的是绿意无处不在。
17.
本题主要考查对排比句的辨析。
从“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可知,句子连续三个“绿到”,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感情,写出了绿色之美,以及动态之美。
18.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关联词造句的能力。
“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可造句为:雷锋精神不但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而且开出了绚丽的花朵。或者:小轩的作文不但内容生动,而且用词恰如其分。
19.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主旨的理解。
文章主要写作者将自己对青岛的深厚感情融入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写景绘人之中。主要写了竞相开放的花和特别绿和特别可爱的海。在阅读学习这篇文章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其境,领会了文章的意境美。表达了作者对青岛的赞美以及喜爱之情。
20.例文: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的,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的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变成树叶,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慢慢的,我抬头一看,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春天到了,我醒来了,身上穿上了绿油油的衣服。春雨姐姐在向我问好,我脚下也长出了许多的小生命——小草和花朵。春天的花朵五颜六色,真是美极了!
转眼间,夏天到了。夏日炎炎的太阳可把我晒坏了。可是,我发现我又多了许多小伙伴。小朋友们喜欢在我身上爬上爬下,好痒啊!就连老奶奶和老爷爷都搬来椅子,在我的脚下乘凉。晚上,就更热闹了。人们在这里唱歌和看戏,一片欢声笑语,真是快乐极了!
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秋天到了,我穿上了金黄的衣服,树叶一片一片慢慢地落下。当我的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就说明“恶劣”的环境“冬天”在向我逼近。
冬天来了,我被风雪覆盖。虽然我的树叶都已经掉光了,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坚持不懈的与风雪对抗,等待着春天到来。
这时,我从睡梦中醒来了,心想:要是我真的是一颗树就好了。树的世界是多么美丽和快乐,一年四季千变万化,我真想当一棵树。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首先了解写作主题与写作要求,接着再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
本篇作文是一个话题作文,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以此写一篇作文。
写作构思: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点题。
正文:选择自己要成为的对象,植物或动物都可,详细说出自己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的,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写作时合理安排材料,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