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同步达标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 同步达标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8 12: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同步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简陋(lù) 栅栏(zhà)
B.野蛮(mán) 萦绕(yín)
C.吹嘘(xǖ) 叛徒(bàn)
D.贷款(dài) 缰绳(jiāng)
2.下列节日按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宵节 除夕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中秋节
B.除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
C.除夕 元宵节 清明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D.除夕 春节 元宵节 重阳节 清明节 中秋节
3.《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三件事是( )
A.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B.买杂拌儿、买爆竹、贴年画
C.贴春联、买爆竹、买玩意儿
D.买杂拌儿、买爆竹、买江米糖
4.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省略号: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5.下列选项中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芝麻。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欢喜;___________。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它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却欣喜万分——它以为人的攀登做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不会征服自己。
二、填空题
6.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万象( )新 日夜不( ) ( )不得已
截然不( ) 悬灯( )彩 残灯( )庙
1.春节就要到了,家家户户( ),非常热闹。
2.春回大地,(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是花的世界。
3.聪聪和宁宁性格( ),一个活泼顽皮,一个内向羞怯。
7.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除夕真热闹,这是( )句,老舍先生从( )( )( )和人们的活动来写除夕真热闹。
2.“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这段话运用了( )描写。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从( )可以看出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灯的( ),样式的( )这些细致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与之照应的一句话是( )这也是( )。
三、语言表达
品读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8.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有节奏美、旋律美,突出了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9.请运用此句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张记面馆”今年元宵节想要悬挂有《水浒传》彩绘故事的灯笼,下面带有哪个故事的灯笼会入选呢?请选一选吧!( )(填序号)
A.宝钗扑蝶 B.三顾茅庐 C.武松打虎 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E.黛玉葬花 F.杨志卖刀
11.语文综合实践。
“过节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每到节日,“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1.你觉得“抢红包”这种现象好吗?请写出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观点,请写出两条合适的理由。
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
北京的春节(节选)
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12.文中“彩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13.“过小年重要的习俗是____________,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的习俗是_________,寓意是_________许多古诗也写到传统节日,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4.文段略写了哪些天?详写了哪一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小天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春节(节选)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fěi)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zhēn)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5.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谚语,作者在此处引用这个谚语是为了突出 。
16.文中描写腊八粥时,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在描写腊八蒜时,从___和___两个角度来表现腊八蒜的美味独特。
17.“零七八碎儿”这个词语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你从“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等词语体会到老舍“________”语言的特点。
18.文中画“ ”句子是_______,所起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总起句 B.过渡句 C.总领全段 D.承上启下
19.过新年,放爆竹,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你肯定也不例外。可你也发现,燃放烟花爆竹,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喜庆气氛的同时,也污染了空气,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环保的绿色春节,聪明的你有哪些建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简陋”的“陋”读音为“lòu”。
B.“萦绕”的“萦”读音为“yíng”。
C.“吹嘘”的“嘘”读音为“xū”。 “叛徒”的“叛”读音为“bàn”。
D.正确。
2.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常识的识记、运用能力。需要运用平时积累的生活常识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根据不同节日的时间加以判断。
除夕:农历腊月最后1天是除夕。除夕是指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又称为年三十。
春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元宵节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一般是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
中秋节: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
因此不同节日的正确顺序为: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3.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文章主要讲述几件事的问题时,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三件事是: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4.B
【解析】

5.B
【解析】

6. 更 停 迫 同 结 末 悬灯结彩 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词语运用。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可以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做起来就比较简单。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把字写准确。选词填空时要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选择,填完后带入句子读一读,检查所填词语是否恰当。
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日夜不停:不分昼夜,每时每秒都在进行。
迫不得已:出于逼迫,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悬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
残灯末庙:快要熄灭的灯,将要结束的庙会;比喻事情已经衰落,接近完结。
1.根据词义,结合句子“春节就要到了,家家户户……,非常热闹。”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悬灯结彩”。
2.根据词义,结合句子“春回大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是花的世界。”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万象更新”。
3.根据词义,结合句子“聪聪和宁宁性格……,一个活泼顽皮,一个内向羞怯。”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截然不同”。
7. 中心 香味 色彩 声音 对比 排比 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 数量多 新颖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这的确是美好的日子 总结句
【解析】

8. 排比 种类多 数量多
9.示例:友谊是焦渴时的甘泉,友谊是黑暗中的明灯,友谊是快乐时的分享,友谊是忧伤时的抚慰。
10.CDF
【解析】
8.考查了排比修辞和仿写句子,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本句连用五个“有的……”,句式相同,结构相似,是排比修辞,写出了灯的种类多。
9.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10.本题考查经典名著的文学常识。根据不同经典名著中的人物进行选择。
A.宝钗扑蝶 和E.黛玉葬花 出自《红楼梦》
B.三顾茅庐 出自《三国演义》
C.武松打虎 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F.杨志卖刀 出自《水浒传》
11. 我觉得“抢红包”这种现象很好。 “抢红包”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抢红包”能增进朋友之间的友情。
【解析】

12. 预演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
13. 祭灶王 中秋 吃月饼 团团圆圆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4.略写了腊八之后至腊月二十三之前,详写了腊月二十三日。
好处: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更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彩排: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排演。本文指“小年”是过年的预演,春节要“彩排”,说明了春节对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
13.
本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及文化常识。
从句子“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可知过小年重要的习俗是祭灶王;
清明要扫墓祭祖。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中秋要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
本题考查文章写法。
本选段略写了腊八之后至腊月二十三之前,详写了腊月二十三日。
详略得当的好处:使文章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感到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详的完整,丰富文章内容;略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两者结合,恰到好处,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15.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天气寒冷
16. 打比方
颜色 味道
17. 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 京味儿
18. B
D
19.听爆竹音乐做背景音,燃放电子爆竹等
【解析】
【分析】
15.
考查谚语、俗语的积累与理解。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意思是指腊月的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冻死”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寒冷的天气。
16.
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结合文章回答。
制作腊八粥是在文中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腊八这天,家家都翻箱倒柜拿出各种米、豆、干果熬制腊八粥,给作者的感觉这个过程“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将制作过程比作小型展览会,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制作腊八蒜是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由“蒜泡得色如翡(fěi)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可知,从蒜的颜色如翡翠和味道些微辣味两方面描写腊八蒜的。
17.
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特色的掌握。先找到“零七八碎儿”在文中位置,结合文章回答题目。
在文章最后一段,“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有指示代词“这些”,找它指代的内容往句子前面找,就可以知道“零七八碎儿”指的是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
“零七八碎儿、杂拌儿”读起来上口有韵律,感觉亲切自然,使用的词语朴素自然、俗白清浅,爱用儿化音,这些也是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18.
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辨析。熟读文段,结合文段回答问题。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段首第一句话,上一自然段介绍了腊八粥的制作,本段讲的是腊八蒜,可见“除此之外”是对上一段的总结;“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是对本段内容的提示领起。这样承上启下,将两个内容连接无缝连接起来的句子就是过渡句。
19.
考查思路拓展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爆竹燃放污染空气,但是人们也习惯了“爆竹声声辞旧岁”了,热闹的新年里没有爆竹声总觉得缺少点意思,所以聪明的现代人发明了电子烟花,或者也可以播放烟花音乐做背景音乐,挂烟花式样的霓虹彩灯。也可以进行户外活动,赏花灯,玩游戏等等,答案不唯一,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