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 同步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朴素) B.中庭地白树栖鸦(庭中,庭院中)
C.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 D.泣涕零如雨(落下)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中“章”的意思是( )
A.文章 B.花纹 C.章法 D.秩序
3.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这首诗应该用赞美的语气诵读。
B.《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
C.“纤纤(q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诗句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
D.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放烟火。
5.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二、诗词曲鉴赏
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6.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7.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8.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阅读题。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
,轻烟散入五侯家。
11.在原文中补充诗句。
12.诗歌前两句用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1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14.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6.填空。
(1)《寒食》是____代诗人____的作品。
(2)《迢迢牵牛星》选自《____》,写作的大致年代是____,本诗借____的传说,表达了____之情。
(3)《十五夜望月》是____代诗人____的作品, 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____。
17.补充诗句。
(1) 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2)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3) 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4)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语言表达
18.赏析下列各诗句。
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意的理解。A中纤纤擢素手的素是白晳的意思。本句出自《迢迢牵牛星》。
2.B
【解析】
略
3.D
【解析】
略
4.B
【解析】
略
5.D
【解析】
略
6.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7. 乌鸦 露水 桂花 凄清、孤寂
8. 地白 空明皎洁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9.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0.C
【解析】
6.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乌鸦、露水、桂花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气氛。
8.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赏析。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9.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学生结合自己的课下积累回答即可。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释义: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清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释义: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C项“没有这份思绪”错误,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11.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12. 花 、柳 汉宫、五侯
13.春城无处不飞花
14.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15.“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解析】
11.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2.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根据诗句意思可知两句用花 、柳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汉宫、五侯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13.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渲染的美丽景色。
14.
本题考查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词语的意思及表达的效果方面去分析。
“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所以不可以改。
15.
本题考查体会字表情达意的作用。.从字的意思及表达的效果方面去分析。“传”,传送,写出了动态,形象地写出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写出了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表达了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16. 唐 韩翃 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 牛郎织女 相思 唐 王建 中秋节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积累作答。
(1)根据文学常识可知,《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全诗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根据文学常识可知,《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本诗写作的大致年代是东汉末年,全诗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本诗借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相思之情。
(3)根据文学常识可知,《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本诗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17.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纤纤擢素手 脉脉不得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或积累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全诗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全诗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全诗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8. 这是写景句。“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可望却不可即,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 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思念亲人的孤寂苦闷心情。
【解析】
略
19.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