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 同步达标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 同步达标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8 13: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9 那个星期天 同步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诀别 晦暗 气充斗牛 苦心孤诣
B.烦躁 藉贯 变幻多姿 相形见绌
C.馈赠 饶恕 骇人听闻 穷困缭倒
D.赃款 凌驾 无与伦比 诚惶诚恐
2.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杂拌 绊倒 半个 B.摊贩 广泛 规范
C.轿车 骄傲 华侨 D.腊月 蜡烛 辣椒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面对重重压力,华为迎难而上,依然勇毅前行。
B.见非洲人吃蚂蚁,我们大感惊奇,但导游却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C.妈妈经常把影视歌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D.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李大钊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占据着。
D.指导员对他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5.对下列句子抒情方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通过一连串的问句,直接抒发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B.“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我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通过我的动作描写,流露出我等待的焦急心情。这是间接抒情。
C.“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通过对人物动作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希望破灭后委屈、失望的心情。这是直接抒情。
二、填空题
6.课文综合回顾。
《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________。文章采用________(倒叙 顺叙)的写法开头,以“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我”从星期天的______到_________,一直_______________,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7.写出下面句了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去年的荒草从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
(3)(男孩儿)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
三、语言表达
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1)句中的两个“再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用“再不……再不……”写一个句子,表达某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要过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工作中的缺点。(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十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蜜蜂满身绒毛,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丽丽拉着我,悄悄地说:“我给你寄了一个神秘礼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气真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天气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0.读上面的内容,仔细体会情感。
边读边想像:头脑中会出现三幅画面:(1)______,
(2)______;(3)男孩子儿依偎在母亲怀里。
11.文中描写母亲连续动作的词有______等,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疼
爱与内疚等心情。
12.“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朗读这句话时,语速要______,语气要温和。
13.从“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想开去,你想到了______
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②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③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4.品味画线句子①②,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一读断线句子③,说—说母亲为什么“惊惶”。
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时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
A.气充斗牛——气冲斗牛
B.藉贯——籍贯
C.穷困缭倒——穷困潦倒
2.C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情况。A组都读bàn;B组都读fàn;C组轿车读jiào,骄傲读jiāo,华侨读qiáo;D组都读là。
3.D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迎难而上,意思是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挑战。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张冠李戴,意思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不耻下问,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便可得出答案。
4.B
【解析】
【详解】
考查标点符号。标明书名、篇名、歌曲名、报刊名等用书名号。“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格言,不能用书名号。应用双引号。
5.C
【解析】

6. 史铁生 倒叙 盼 早晨 下午 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
期盼落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概括。
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文章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文章的第一段“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直接交代了作者第一次的盼望是从早晨到暮色降临;后面的内容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这个叙事方法是倒叙。
7. 空空荡荡 朦胧 消散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时,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1)空空落落: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该词的近义词是:空空荡荡。
(2)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该词的近义词有:朦胧、幽渺等。
(3)消逝:慢慢逝去,不再存在。该词的近义词有:消散、消失、湮灭等。
8. 懊悔又焦急 示例:为了身体健康,我决定再不暴饮暴食,再不熬夜了。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第(1)题,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句话既体现了对自己把午觉睡过头的懊悔,又体现了自己觉得时间不够了,想让妈妈赶紧带自己出去玩的焦急。第(2)题,作答时,只要所造句子语句通顺,表达的情感一致即可。
9.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过问。 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工作中的缺点。 四十分钟——大家已经觉得过了几个世纪了。 蜜蜂满身绒毛,像一个毛球,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 丽丽拉着我,悄悄地说,她给我寄了一个神秘礼物。 天气真热。狗热得吐出舌头,鸡热得耷拉着翅膀,孩子们热得躲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型的变换,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变换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把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过问。
(2)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仔细分析原句可以得出,本句话中问题是搭配不当,应该是先发现在克服,所以本句话可以改写为,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工作中的缺点。
(3)本题考查的是把句子改为夸张句,注意夸张的修辞手法,要对具体的句子情形进行夸张即可。在本题中可以改写为四十分钟——大家已经觉得过了几个世纪了。
(4)本题考查的是把原句改为比喻句,注意比喻句即有本体和喻体,把A比做B。在本题中可以改写为,蜜蜂满身绒毛,像一个毛球,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
(5)本题考查的是是改为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所以本句话可以改写为丽丽拉着我,悄悄地说,她给我寄了一个神秘礼物。
(6)本句话改为排比句,排比句即有三句极其以上的相同句式即可,在本题中可以改写为,天气真热。狗热得吐出舌头,鸡热得耷拉着翅膀,孩子们热得躲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
10. 男孩儿在哭 母亲安慰男孩儿
11.甩、拉
12.急速
13.男孩儿是十分伤心。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阅读短文可知,文中描写了三个场景,分别是男孩儿在哭、母亲安慰男孩儿、男孩儿依偎在母亲怀里。
11.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中“甩、拉”等动词可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与内疚等心情。
12.
本题考查句子朗读。
从文中可知,母亲对儿子是疼爱与内疚的,包含有内疚和对孩子的安慰。应该读出后悔、自责的语气。
13.
本题考查知识拓展。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结合文中,可知男孩儿是绝望、惊慌、伤心的。
14.①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示了“我”焦急又执着的心理状态。母亲似乎已经忘了自己的承诺,“我”为了让母亲知道“我”仍然在等着她带“我”出去,便死守在离她最近的地方,“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用最无声的动作表达最焦急的心情。
②母亲继续劳作,丝毫没有要带“我”出去的意思。随着天色越来越暗,空气越来越凉,这漫长的一天终于就这样无果而终了。作者将“我”的感觉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写出了“我”越来越失望,最终明白自己的盼望终将落空的心理状态。
15.母亲的惊惶表明她并不是一个不疼爱、不体谅孩子的母亲,她只是太沉浸于自己的劳作中,以致暂时忽视了“我”。当她终于从生活的压力中警醒过来时,一直不曾离开过的母爱立即弥漫开来,她带着怜爱、悲伤和悔恨抱住“我”,让“我”边感受到那一直不曾离开过的母爱,一边又因这次期盼的落空而更加委屈。正是因为“我”与母亲心意相通.所以能够感受到母亲在那一刻的惊惶。
16.①第—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17.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却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这句话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②“光线渐渐地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15.
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因而“惊惶”,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
16.
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和“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可知,因为: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所以“我”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17.
本题考查了读文后的感受。
结合课文内容,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