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同步达标练
一、选择题
1.《马诗》的作者李贺被尊称为( )
A.诗佛 B.诗鬼 C.诗魔 D.诗狂
2.下列关于“月似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似钩”写出了月亮的形状,诗人由月亮联想到形似月牙的兵器“钩”,反映了诗人当时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处境。
B.“月似钩”写出了诗人快乐的心情。
3.对“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粉骨碎身”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情景,“浑不怕”蕴含不怕牺牲的精神
B.诗人借助这两句诗抒发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C.这两句诗出自《石灰吟》,“吟”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是吟诵的意思
D.这两句诗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志向相同
4.对下列句中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山月似钩 钩:鱼钩。
B.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浑浊。
C.快走踏清秋 走:走路。
D.要留清白在人间清 白:高尚的节操。
5.下列对李贺《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B.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平沙白雪和似钩新月的描写,描绘出一派宁静旷达的场景。
C.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表达诗人想要披甲戴冑上战场、 建功立业的热切企盼。
D.全诗萦绕着一种悲凉肃杀的氛围,以至于诗人想要逃离战场,返回故里隐姓埋名,过着踏青赏秋的平淡生活。
二、填空题
6.理清脉络 内容梳理
1.《马诗》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马的苍劲有力,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愤懑、矛盾的复杂情感。
2.《石灰吟》借吟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3.《竹石》借竹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表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下面诗句代表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________ 习俗:________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节日:________ 习俗:________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________ 习俗:________
三、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石灰吟》一诗紧扣石灰的特点。请选择一句诗具体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下面的资料,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为什么?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13.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这些事物被作者赋予了怎样的品格和志向。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借梅花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作者借菊花的“傲霜枝”勉励朋友要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写句子。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应当尽量可能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诗句的运用。本题都是跟古诗有关的知识,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练习即可。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
出自中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3.C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C项中,“石灰吟”是赞颂石灰,“吟”是“吟颂”之意,而非“吟诵”,因此错误。
4.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对诗句字词的识记,注意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能熟练背诵,还要掌握和理解诗句的意思。
燕山月似钩: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钩:弯钩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浑:全
快走踏清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走:跑
要留清白在人间: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清白:高尚的节操。
5.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宁静景象。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战场是向往的,而不是逃离,所以D选项错误。
6.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渴望报效朝廷、施展才华,但又不遇于时 石灰的锻烧过程 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 扎根于岩缝之中仍然坚韧劲拔 要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志向
【解析】
略
7. 中秋节 赏月 寒食节 禁烟火 春节 贴对联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描写的节日是中秋节,习俗为赏月。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描写的节日是寒食节,习俗为禁火。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南宋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描写的节日是春节,习俗为贴对联。
8. 明 于谦 吟颂,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9.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表明了石灰需要烧炼而成。
10.作者不仅仅在赞美石灰,还表达自己的志向。这首诗借着吟诵石灰的锻炼过程,表达了作者不怕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和文学常识。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9.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分析。
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表明了石灰需要烧炼而成。开凿得来的石灰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10.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怕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1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解析】
【分析】
11.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12.
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13. 不向世俗献媚、坚贞纯洁的高尚情操。 乐观向上、坚强不屈。
【解析】
略
14. 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父亲把书籍和文件烧掉。 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