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6 表里的生物 同步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蝎子(xiē) 柔和(huó) 钵子(bō)
B.蝈蝈(gō) 蒙着(méng) 蜇人(zhē)
C.狗吠(fèi) 丑恶(è) 清脆(cuì)
D.钉住(dìng) 似的(sì) 单调(diào)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灿烂 呈现 模形 骑马
B.城镇 必须 幻想 诱人
C.攻击 海参 推动 铁矿
D.官府 滋润 刀剑 威武
3.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轮。________真正去认识一棵树,________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________只从细微末节看,________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辱。
A.因为 就 如果 便 B.但 却 如果 便
C.如果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B.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C.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
D.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B.建筑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和音乐,从一片瓦、一块砖、一扇窗、一道门、一条梁、一根柱、一个台阶中,都可以看到历史的原貌,闻到文化的氛围。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二、填空题
6.填写近义词
立即——( ) 呈现——( ) 坚硬——( )
增加——( ) 证实——(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父亲( )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 )再也离不开它。
(2)这组关联词语的使用突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三、语言表达
8.我能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这两句话运用______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______的孩子。
(3)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加点的关联词语体现了“我”对表的______程度很深,说明“我”对新鲜事物充满______的精神。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表里的生物》片段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10.请从文中提取关键词,完成“我”的心情变化图。
喜爱→好奇→( )→( )→心跳加速
11.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它”指的是:_______;“我”好奇的是:_______
12.文中画线的句子,去掉句子中的“再也”可不可以?为什么?
答:_______
13.以上片段刻画了人物的_______和_______,为读者呈现了一个_______的“我”。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自述
①大家好,相信你们一定对我不会感到陌生吧,我就是生活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的史前动物——恐龙。
②虽然我们恐龙化石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但是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过这么一种奇特的动物。说起“恐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呢!1820年,英国一个叫曼特尔的医师首先发现了我们牙齿的化石,知道可能是某种庞大爬行动物所有,取名“禽龙”。1841年,当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理查·欧文爵士,才将我们正式命名为恐龙,学名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从此揭开研究恐龙的热潮。
③我们恐龙的种类很多,大约有900多种呢。所以我们的体形和习性相差很大。其中个子大的可达45米,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不足一米,跟一只鸡差不多。就拿食性来说,我们恐龙有温顺的素食者和凶残的食肉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6500万年前的地球可是由我们统治和称霸的啊,无论天上、陆地和海里都有我们恐龙的身影。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我们,我就给你们讲讲我们恐龙家族中比较有特点的一些恐龙吧!
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恐龙和今天的爬行动物一样,都是一生下蛋就走开,根本不管它们的孩子会怎么样,其实不全是如此。有一种恐龙,它的幼龙是在巢中由父母来养育的,它们列队外出的时候,大恐龙在两侧,小恐龙在队列中间受到保护。它每次能生25个蛋,这25只小恐龙每天要吃掉几百斤鲜嫩的植物,大恐龙就要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食物,多辛苦啊。于是,科学家给它们取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名字一慈母龙。在加拿大的雷德迪尔河沿岸,有一种恐龙叫阿尔伯特龙,与一般恐龙相比,它们的身躯要小一些,但它们却更令其他动物害怕。因为它们奔跑的速度极快,据估计,短距离内可达时速30多公里。阿尔伯特龙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的嘴巴特别大,里边排满了尖利的牙齿,能咬穿坚硬的骨头,更不用说其他恐龙的厚皮了。另外它们的前爪像老鹰的一样非常尖锐,任何动物被它抓住都难以逃脱厄运,你们在恐龙园里应该看到过它的样子吧。
⑤我们恐龙和其他生物一样,都会经历出生、繁荣和灭亡的过程,这是一个生物演化史的必然规律。但是我们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还是一个谜啊,这个谜还等着你们来解开呢!
14.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 )年前的史前动物。
A.6500万 B.650 C.1亿 D.650万
15.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作比较 B.打比方 列数字 C.打比方 举例子 D.举例子 列数字
16.“其中个子大的可达45米,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从句中的两个数字可以感受到( )
A.恐龙又高又重 B.恐龙很高 C.恐龙很大 D.恐龙又高又大
17.科学家为什么给每次能生25个蛋的恐龙取名为慈母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阿尔伯特龙比一般恐龙的身躯要小,但它们为什么令其他动物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选项 柔和(huó)—hé
B选项 蝈蝈(gō)—guō
D选项 似的(sì)—shì
2.A
【解析】
略
3.A
【解析】
【分析】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关联词在实际题目中的应用,应对小学阶段中常用的关联词的熟悉以及学会分析关联词前后句子的关系。
【详解】
根据题目中的语境分析,“认识一棵树”和“从枝叶到根本”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因为”和“就”;“只从细枝末节看”的“只”与“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辱”的关系考虑可以使用“如果”“便”的关联词。
4.B
【解析】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珍贵。
B选项中的句子出自《表里的生物》一课,是陈述句的语气,不表示疑问,不应该用问号。正确的是“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5.C
【解析】
【详解】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句“源于”与“为基础”意义重复,B句“闻到”与“氛围”动宾搭配不当,D句“对……”短语中缺少中心词“的行为”,答案为C。
6. 立刻 展现 坚固 增多 证明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立即”即刻,立时。近义词“ 立刻、立时、立地、当即、理科、即刻、顿时”;
“呈现”显现;展示出(呈现了多姿的风彩)。近义词“ 展现、显现”;
“坚硬”是指非常硬。近义词“ 坚固、坚实”;
“增加”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近义词“ 添加、显现”;
“证实”意思是确认、证明。近义词“确认、证明”。
7. 一 就 对表里的生物非常好奇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本题中,关联词“一……就……”表示承接关系,表明了“我”对表里的生物充满好奇。
8.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这里的天比别处的蓝,水比别处的清。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好问是儿童的本能,也是成长的需要。
【解析】
【详解】
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考查词语造句的能力。用上所给的词,把句子写通顺完整即可。
3.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可把发出声音改为唱歌。
4.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能力,要注意审题,看清楚例句的格式,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清楚即可。
9. 不存在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对比 观察、思考 好奇 探索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作答时,将肯定词“有”改为否定词“不存在”;去掉反问词“哪里”;去掉语气词“呢”;将“问号”改为“句号”。
(2)本题考查对对比写法的感悟。这两句话是将父亲的怀表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和蝉鸣、虫唱进行对比。前者是“我”最感兴趣的事物,后者是生活中常听见的声音,由此可见“我”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完成这道题要联系文章内容,想象情景。句中父亲刚刚把表放在桌上,“我”的视线就定格在这块表上,再也移不开了,也就是说父亲放表的时间和“我”盯着表看的时间是紧紧挨着的,父亲放表的动作和“我”盯着表看的动作是紧紧相连的。这正是“一……就……”这组关联词语的特点——表示时间顺序和动作顺序上的承接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表非常好奇,这也体现了“我”的探索精神。
10. 痛苦 高兴极了
11. 表 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12.不可以。因为“再也”是“永远”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父亲放在桌子上的表后,时刻都在看着它,表现了“我”对表十分好奇,刻画了“我”好奇心强、爱观察的特点。
13. 心理 动作 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天真可爱
【解析】
【分析】
10.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和“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可以看出。
11.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可以看出“它”指表。
结合“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可以看出“我”好奇的缘由。
12.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词语作用的分析。
这类题首先要进行判断,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找出相照应的部分,分析是否可以替换或删除的原因,语言组织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13.
考查学生的文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可以看出运用了心理描写。
结合“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等处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
同时这也是一道开放题,作答时要结合对文章的进行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语言作答分析人物形象即可,表达合理,答案不唯一。
14.A
15.A
16.D
17.它的幼龙是在巢中由父母来养育的,它们列队外出的时候,大恐龙在两侧,小恐龙在队列中间受到保护。大恐龙还要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食物,很辛苦。
18.它们奔跑的速度极快,嘴巴特别大,里边排满了尖利的牙齿,能咬穿坚硬的骨头,另外它们的前爪像老鹰的一样非常尖锐,任何动物被它抓住都难以逃脱厄运。
【解析】
14.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短文内容“我就是生活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的史前动物——恐龙。”可知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的史前动物。
15.考查说明方法。
“其中个子大的可达45米,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我们恐龙的种类很多,大约有900多种呢。”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6.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其中个子大的可达45米,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从句中的两个数字可以感受到恐龙又高又大。
17.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文段内容“有一种恐龙,它的幼龙是在巢中由父母来养育的,它们列队外出的时候,大恐龙在两侧,小恐龙在队列中间受到保护。它每次能生25个蛋,这25只小恐龙每天要吃掉几百斤鲜嫩的植物,大恐龙就要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食物,多辛苦啊。于是,科学家给它们取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名字一慈母龙。”可知。
18.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文段内容“有一种恐龙叫阿尔伯特龙,与一般恐龙相比,它们的身躯要小一些,但它们却更令其他动物害怕。因为它们奔跑的速度极快,据估计,短距离内可达时速30多公里。阿尔伯特龙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的嘴巴特别大,里边排满了尖利的牙齿,能咬穿坚硬的骨头,更不用说其他恐龙的厚皮了。另外它们的前爪像老鹰的一样非常尖锐,任何动物被它抓住都难以逃脱厄运。”可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