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09: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5 草船借箭 同步小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镌刻(juān) 迸裂(bìnɡ) 弓弩手(nǔ)
B.忌讳(huì) 踉跄(liànɡ) 蹿下来(cuān)
C.血泊(pō) 姊妹(jiě) 列位呵(a)
D.丫鬟(huán) 水泊梁山(bò) 乐呵呵(hē)
2.下列生字按音序排列有误的一项是(  )
A.丞 驾 翎 幔 瑜 B.蹿 筷 琅 咆 跄
C.锤 胯 霹 雳 簌 D.迸 呵 镌 楷 瞑
3.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正确理解是( )
A.表示对曹操借鉴的感谢。 B.讽刺曹操上了当。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为了明天的六一庆祝活动,同学们已经把教室都布置好了。
B.我们耐心探听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C.他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陌生人。
D.“这个师傅派头十足,就是不知道活儿干得怎么样。”我在心里嘀咕着。
5.下列每组中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他怕师傅难堪,哪敢说真话? ②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真话。
B.①几时听说有大虫。 ②不曾听说有大虫。
C.①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②十万支箭,三天难道造不成吗?
D.①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 ②上下都挺脱。
二、填空题
6.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妒忌 推却 迟延 都督
疑惑 调度 虚实 丞相
推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清脉络,内容梳理第三步。
1.找出文中一个语言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的故事选自古典名著《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这一奇谋得以成功实施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描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借箭这一情节,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词语。
1.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支箭,三天肯定造不成。(反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谷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志敏说自己没钱 国军兵士并不相信。(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照样子,用具体的情景写一写“冷”)
北方的冬天真冷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0.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1.文段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尝试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
12.“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
13.“军令状”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选段中诸葛亮的军令状该怎么写呢?请你照样子,结合画线句子写在下面方框内。
军令状 我们承诺:在本次活动中一定全力以赴,势必完成任务,如未完成甘愿受罚。 承诺人:××× 日期:××年××月××日 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 承诺人:_____ 日期:××年××月××日
认真阅读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草船借箭》选段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妤?”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妤,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4.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步步紧逼 明知故问 胸有成竹 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的回答是。( )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 )
★通过以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得知,诸葛亮具有_____的特征,周瑜具有____的特征。(A.智谋过人、嫉妒贤能 B.顾全大局、足智多谋)
15.周瑜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很高兴。对周瑜“高兴”的心理理解合理的一项是( )
A.周瑜为诸葛亮解决了军中缺箭的问题而高兴
B.周瑜为能假借“造箭”来加害诸葛亮而高兴
C.周瑜为能证明诸葛亮的才干不如自己而高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2.C
【解析】

3.B
【解析】

4.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
B.我们耐心探听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探听”应改为“倾听”或“聆听”
5.C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C选项中:
①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意思是: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②十万支箭,三天难道造不成吗?意思是:十万支箭,三天能造成。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
6. 拒绝、推辞。 调用。 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上雾大,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解析】

7.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大雾弥漫 顺水行船 曹操多疑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解析】

8. 都是你自找的,我无法帮你的忙。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成? 诸葛亮说,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山谷里静得连掉颗针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怎么”;其次,肯定词“帮得了”变否定词“无法帮”;最后,问号变句号。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怎么”;其次,否定词“肯定造不成”变肯定词“造得成”;最后,句号变问号。
3.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引语里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
4.这道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个句子想要突出的是“静”的特点,学生可以强调和夸大“静”的特点,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9.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虽然方志敏说自己没钱,但是国军兵士并不相信。 冷得人们不敢离开房间半步 冷得小狗紧紧蜷缩成一团 冷得小兔子不敢从温暖的窝里露出头来
【解析】
【详解】
(1)考查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0. 语言 嫉贤妒能、阴险狡猾
11.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结果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并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12.自己的目的就要达到了
13. 我承诺: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如果造不好,甘愿惩罚。 诸葛亮
【解析】
【分析】
10.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具有嫉贤妒能、阴险狡猾的性格特点。
11.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来叙述,即为: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结果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并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12.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自己的目的就要达到了。
13.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并仿照题中已给的军令状的格式来写即可。即:我承诺: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如果造不好,甘愿惩罚。承诺人:诸葛亮。
14. 明知故问 正中下怀 步步紧逼 胸有成竹 B A
15.B
【解析】
14.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中语境选出合适句子意思的词语填空。
步步紧逼:是紧紧地逼近、毫不松懈的意思。
明知故问:明明知道了,还故意问人家。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正中下怀:正合自己的心意。
通过阅读本题语段可知,本语段选自课文《草船借箭》。本文写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想用三天造十万之箭来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向曹操借箭成功,周瑜输得心服口服的故事。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根据课文内容可知,这是周瑜在明知故问,想设计圈套引诱诸葛亮上当。故本题填“明知故问”。
(2)“用弓箭最好。”根据课文内容可知,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的回答是正中周瑜的下怀,圈套进一步引诱成功。故本题填“正中下怀”。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根据课文内容可知,这是周瑜对诸葛亮步步紧逼,以公事之名让诸葛亮无法推脱。故本题填“步步紧逼”。
(4)“只要三天。”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时的诸葛亮是胸有成竹的,因为诸葛亮知道这是周瑜想用三天造十万之箭来陷害他,而他假装将计就计,以便后面挫败周瑜的暗算。故本题填“胸有成竹”。
通过以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具有智谋过人、嫉妒贤能的性格特点。而诸葛亮是顾全大局、足智多谋的。
15.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故根据文中内容 “周瑜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很高兴”可知,周瑜高兴是因为自己的目的就要达到了,为能假借“造箭”来加害诸葛亮而高兴。所以本题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