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10:1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同步小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注释和拼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池塘) B.初闻涕(鼻涕)泪满衣裳(shang)
C.漫(胡乱)卷(juǎn)诗书喜欲狂 D.稚子(chì)金盆脱晓(天亮)冰
2.下列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从军行》 C.《凉州词》
3.“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的意思是(  )
A.青年时期 B.春天的景物 C.春天
4.下面表达朋友深情厚谊的诗句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望王师又一年”中一个“又”字体现了多少悲愤,多少辛酸及遗民的苦盼。
B.“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
C.“五千仞”是形容华山之高,“三万里”是形容黄河之长。
D.“遗民泪尽胡尘里”中的“遗民”指的是被遗忘的老百姓。
二、填空题
6.理清脉络。
1.《从军行》首句中一个_______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驻守孤城的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描写“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与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_______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___的意思,“金甲”是___,“穿金甲”的意思是_________,从中可以感受到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2)这两句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大意写诗句。
(1)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翻译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复习巩固。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凉州词》是一首______诗,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
11.解释下列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沙场:___________ 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气概。
13.你还积累了哪些边塞诗?快来展示一下,写出其中的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4.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5.前两句诗中的“入”字表现出河的________,“上”字突出了山的________。这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________,包含着作者对国家的________之情。
16.后两句诗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把诗句中的字与其表达的情感用线连一连。
尽 作者对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望 受压迫之苦和无限的辛酸
又 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17.下面与“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
B.但悲不见九州同
C.铁马冰河入梦来
D.位卑未敢忘忧国
18.陆游一生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文字中饱含的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你还积累了哪些陆游的爱国诗句?(至少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池塘的岸。)
B:初闻涕(眼泪)泪满衣裳(cháng)
D:稚子(zhì)金盆脱晓(早晨)冰
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考查学生对诗词类型的辨析能力。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A选项是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内容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所以这首诗不属于边塞诗。
B选项是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内容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是一首边塞诗。
C选项是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全诗内容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是一首边塞诗。
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选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的内容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A选项是青春的另一个字义,此时青春常用来形容青年人。
B选项是不是青春的字义,对青春的解释有误。
C选项是正确的,“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所以青春在诗中的意思是春天。
4.A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古诗的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A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含义: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B出自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含义: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C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含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D出自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含义: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D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诗句中字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古诗诗句含义的基础上作答。
D.不正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遣留下来的民众,指在某地一直居住的民众。
6. 暗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遗民泪尽 欣喜若狂 爱国之情
【解析】

7. 磨穿,穿破 铠甲 磨穿了盔和甲 艰苦 激烈 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然身上的铠甲磨穿了,但是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人,誓不回家。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翻译。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译文:一个人孤独地站在玉门关上,只见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雪山也失去了晶莹的光彩。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盔甲也磨破了,但是他们坚定表示,不把敌人打败就不回家乡!
(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穿”在诗句中的意思是磨穿,穿破。“金甲”是铠甲。穿金甲:磨穿了盔和甲。从“黄沙”可以看出西北的气候恶劣,“百战”而至“穿金甲”可见战斗频繁、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战士们有着一定要打败进犯的敌人的决心。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然身上的铠甲磨穿了,但是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人,誓不回家。
2.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大意写诗句。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翻译: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8.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他越来越使劲,居然把崭新的白床单抓破了。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提高。
【解析】

9.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解析】

10. 边塞 唐 王翰
11. 战场 不要 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你也不要笑我啊!自古征战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回来呢?
12. 边防将士出征前举行酒宴 将士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13.《从军行》青海长云嗜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古诗题材的理解和作家作品。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11.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方法:(1)在读通顺的前提下,利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及关键字词等方法进行翻译。(2)原则: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3)方式:直译和意译①直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方法:对:对译,逐字逐句翻译。比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翻译为收没天下的武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留:保留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年号、人名、地名、朝代等。比如:“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翻译为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②意译:用意译将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等翻译出来,使文意更通顺。比如:翻译“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沙场:战场。莫:不要。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翻译: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12.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表现了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英雄气概。
13.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B
15. 壮阔 高大 奇伟壮丽 热爱
16.
17.B
1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节奏划分。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句诗的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由此可知,“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是修饰词+名词的搭配,不应该被分割,B项是节奏的正确划分。
15.
本题考查古诗字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滚滚长河流入大海,写出了黄河的波涛翻滚,奔腾不息,十分壮阔。高高的华山直插云天,写出了山的高耸。
这两句诗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势,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也象征了民众的坚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16.
本题考查古诗中字的理解和分析。
“遗民泪尽胡尘里”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千回万转,包含了无限酸辛。
“南望王师又一年”北方的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望”写出了遗民翘首以盼,企盼宋朝军队的出现,与水深火热中拯救他们。“又”写出了一年又一年期望的落空,而宋朝朝廷在南边享受安逸,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诗人既失望又愤恨。
17.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南望王师又一年”体现的是异族统治下的遗民翘首盼望王师的心态,也包含了诗人的失望和愤懑。
“铁骑无声望似水”出自陆游的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这句诗描写的情景是: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这是作者梦境中看到的情景,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体现了作者希望看到王师北伐,收复故土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出自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悲怆。
“铁马冰河入梦来”这句诗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意思是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体现了陆游忧国忧民,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
A、C、D三项主要体现的都是爱国,报效祖国的情怀,B项则与“南望王师又一年”相近,都有悲痛、愤懑的情感表达。
18.
本题考查诗词分类积累。
注意审准题目,要求写的是诗人陆游的爱国诗句,写出两句即可,例如我们学过的《示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