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达标练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达标练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8 14: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达标AB卷 第二单元单元达标练卷(A)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剔(tì) 除 鸡冠(guān)子 垂头丧(sànɡ)气
B.聊(liáo)天 径(jìnɡ)直 成群结(jiē)队
C.桅(wéi)杆 报应(yìnɡ) 郑(zhènɡ)重其事
D.袭(xī)击 扇(shān)动 恐惧(jù)万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航海 防卸 与世隔绝 B.野兽 联想 天崖海角
C.帐蓬 理智 诚心诚意 D.处境 介意 焉知非福
3.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尼尔斯变成了什么?(  )
A.小狐仙 B.小精灵 C.大雁
4.下列课文与作者及其国籍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丹尼尔·笛福——美国
B.《骑鹅旅行记(节选)》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
C.《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马克·吐温——英国
5.根据课文内容,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B.《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篇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局部入手的梗概,另一部分是从整体情节入手的精彩片段。
C.“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在某种程度上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坚强。
D.《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是一个特别淘气、顽皮的孩子,人人都讨厌他。
二、填空题
6.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疲惫 呻吟 喧嚷 敞篷 诚心诚意
簇拥 吹嘘 摸索 荒唐 滔滔不绝
喧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滔滔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或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文梗概部分的内容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依次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养牧种植 B.遇险上岛 C.建房定居 D.回到英国 E.救“星期五”
(2)《骑鹅旅行记(节选)》一文中,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先后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三头牛B.麻雀C.鹅和鸡 D.小狐仙E.猫
(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中所选的片段写的是汤姆和______从山洞中返回家中后的情景。我还知道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有______、______等。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仿写句子。
1.他又累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仿写心理活动)
看到飘零的花朵,我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按照“总——分”的句式仿写句子)
暮春时节天气更暖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照句中加点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这橘子酸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巧八哥,会说话。
身处逆境,学会生存,是一个人立足于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本领。《鲁滨孙漂流记》一文中的鲁滨孙,就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在荒岛安然度过了二十八年。假如你现在被困一座大森林,身上没有食物和通讯设备,而搜救人员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找到你。孤身一人的你将如何度过呢?请发挥想象,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瞧,汤姆现在可神气了,他成了英雄。他一改往日的蹦蹦跳跳,走路时,腰板挺直,俨然一副受人注目的海盗相。是的,他从人群中走过时,( )看他们一眼,( )理睬他们说什么,把他们( )当一回事,小家伙们成群结队跟在他身后,并以此为荣,汤姆( )介意,仿佛自己成了游行队伍中的鼓手或是进城表演的马戏团中的领头那样受人注目,与他同龄的伙伴们表面上装着根本不知道他曾走失过那回事,但心里却忌妒得要命。他们要是也能像这个鬼东西那样,皮肤被晒得黝黑,又如此受人仰目,那死也瞑目,但就是拿马戏团来换,汤姆一样也不愿让给他们。
10.以上文字选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小说_______,小说的主人公名字叫______。
1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括号里。(只写序号)
①全不 ②也不 ③毫不 ④既不
12.联系全书内容想一想,汤姆为什么成了伙伴们心目中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这段话,可以联想到四字词或诗句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节选)
[美国]海明威
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反射的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他就此丢了棍子。
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抢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一声断了,就把断了的舵把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的最后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股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似乎不太浓。
他回到船销,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围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體,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驾驶起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儿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害怕——( ) 明智——( )
15.短文中老人与鲨鱼搏斗面临着哪些困难?请你简单地归纳。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16.老人与鲨鱼搏斗,采用的武器是______________。
17.文章中最有哲理,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虽然老人终于战胜了前来抢他的战利品的鲨鱼,但最终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只剩下一副残骸。对这个结局,你认为老人是不是很倒霉,很不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学习和生活中,你经历过困难的考验吗?描述一次令你记忆犹新的战胜困难的经历,并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0.习作。
生活中有很多灾害和伤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火害,欺诈、交通事故等人为伤害……可是。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更应珍视生命。要珍视生命,就得学会自我保护,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关于自我保护的事情。
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发表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剔除”中“剔”的读音为tī。
B项“成群结队”中“结”的读音为jié。
D项“袭击”中“袭”的读音为xí。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汉字字形。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A防卸——防御
B天崖海角——天涯海角
C帐蓬 ——帐篷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积极动脑,认真分析总结,把文章读懂。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主要讲小男孩尼尔斯变成了小狐仙。为了找到真正的小狐仙讲和,变回原形,尼尔斯来到牛棚寻求家禽们的帮助,但是却遭到了动物们的嘲笑、奚落。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故A错误。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故B正确。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故C错误。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以及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注意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即可。本题中说法正确的是C项。
A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采用的是第一人称。
B项:《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包括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所关联。第一部分讲的是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真正的凶手。第二部分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乔。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接受审判。当人们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课文通过讲述汤姆·索亚的历险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D项:《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主人公尼尔斯并不是一个特别讨厌的人。
6. 喧闹,吵闹。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解析】

7. C A E D B C E A 贝琪 尝试当海盗 鬼屋寻宝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注意平时对课外文学作品的积累和识记。
(1)本题考查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节选的课文片段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分别是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回到英国。
(2)本题考查的是《骑鹅旅行记(节选)》课文主要写了喜欢虐待动物的小男孩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大拇指般大小后受尽动物们的嘲笑、恐吓和追逐。后来,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天上,开始了骑鹅旅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曾经喜欢虐待动物、喜欢搞恶作剧的男孩的形象。第一部分(1-4):尼尔斯发现自己变小以后想去找小狐仙讲和。第二部分(5-29):尼尔斯想寻求动物们帮助找到小狐仙,可是谁都不愿帮他。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尔斯在墙头上听见家鹅和大雁的对话,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扑上了即将飞走的雄鹅。雄鹅载着尼尔斯飞到了高空,离开了家园。本题中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先后遇到了麻雀、鹅和鸡、猫、三头牛。(3)本题考查的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选文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课文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本题中所选的片段写的是汤姆和贝琪从山洞中返回家中后的情景。我还知道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有尝试当海盗、鬼屋寻宝等。
8. 这小小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生命中的灿烂,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 田里到处是热闹的蛙鸣 茁壮的秧苗青翠欲滴 堤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柳絮漫天洒下来 我牙齿都快掉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他又累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是心理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
看到飘零的花朵,我心里想: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
2.按照“总——分”的句式仿写句子。可以先概括,再分写。暮春时节天气更暖和了是总写的内容,后面围绕暮春天气暖和详写即可。
河里满是戏水的鸭子,岸上都是聚集闲聊的人群,不远处的草地还有放风筝的孩子。
3.“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这橘子酸得牙都快掉了。
9.首先要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四处转转,看看地形之类的,看看有没有人类活动过的痕迹,或者说是有没有现代文明的痕迹!转的同时再看看有没有淡水源,或是水果之类的东西。接着,弄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比如有什么地方可以去,什么地方不可以去,有没有什么比较恐怖的猎食动物!然后,自己制作工具,总之想办法离开或是做个SOS的求救标志!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野外生存的能力。
当孤身一人被困在森林里时,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过夜,其次是怎样告诉别人。
无论被困在何方,都应该找到一个既能避风雨,又能防寒暑的临时栖身之地。
食物是体力的源泉,有了水,能维持生命,没有食则无力行动,所以应该积极寻找食物。
发出求救信号,自己制作工具,总之想办法离开或是做个SOS的求救标志。
10.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汤姆·索亚
11.④ ② ① ③
12.因为汤姆带领海盗们参加自己的葬礼并指认真正的杀人凶手,帮助无辜者洗清冤情。
13.趾高气扬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熟悉课文或者读过这本小说的,不难得知文段是选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注意加上书名号。主人公的名字是汤姆·索亚。
11.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现在汤姆这幅“神气”的样子,应该是昂头挺胸,接受别人的注目,而自己则是一派高高在上的模样的,所以不会看周围的人,也不在乎周围的人的谈话,目空一切的样子。
由此可以判断“看他们一眼”和“理睬他们说什么”应该是否定的并列,选择“既不……也不……”连接,接着否定一切“全不当一回事”,“毫不介意”搭配通顺恰当,最后按照填入的顺序检查一遍。
12.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阅读全书后,可知汤姆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在墓地玩耍时,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人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这些“丰功伟绩”体现了汤姆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个性,也体现了他的聪慧和正义感,所以他成了伙伴们心中的英雄。
1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语积累。
这段话重点刻画的是汤姆的姿态和样子,小伙伴们的表现侧面反映出汤姆的神气十足,可以用“得意洋洋、志得意满、目空一切”等词来形容,能反映得意的诗句也可以,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4. 勇敢 愚蠢
15. 天黑,目标不准。 老人本已身体疲惫。 鲨鱼多而且凶猛。 老人没有像样的武器。(或:只有棍子和舵把充当武器)
16.棍子和舵把
17.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8.不是。老人虽然失败了但他在与鲨鱼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超常的毅力和勇气,获得了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上的胜利,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19.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骑自行车。当我一次次摔倒的时候,我真的想放弃了,但是看到别人可以骑自行车出去玩,我又重新燃起了学自行车的热情。摔破皮也不怕,我咬牙坚持,慢慢掌握到了要领,掌握住了平衡,我真的学会啦!这件事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只要肯坚持,肯吃苦,一定能成功的。
【解析】
【分析】
14.
考查反义词。
害怕,解释为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反义词:无畏、放心、勇敢
明智,意思指通达事理,有远见,明智的选择。反义词:愚蠢、愚笨
15.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归纳。
联系原文“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反射的光”可知鲨鱼是成群结队,而老人孤身一人。
根据原文“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他就此丢了棍子。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知天色太暗,老人看不清目标。老人也没有合适的武器。
根据原文“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可知鲨鱼十分凶猛。
根据原文“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可知老人年迈,十分疲惫。
16.
考查信息提取。
根据原文“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他就此丢了棍子。”“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知老人的武器是棍子还有舵把。
17.
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一般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
文章中最有哲理,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8.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要给出观点,说明理由。
阅读全文,结合句子“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可知,老人与鲨鱼搏斗,最后的结果是老人虽然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只剩下副鱼骨头,但是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前来抢夺他的战胜品的鲨鱼。但他坚信: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不屈服于命运,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抗争。他的肉体虽然饱受折磨,但是意志信念并没有被击败。所以上述观点不对。
19.
考查语言表达。
选文描写老人与鲨鱼进行斗争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联系生活实际,描绘自己是如何战胜困难的,在那次经历中获得了何种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我学习键盘打字时,我觉得一个一个敲太慢了,快速打字真的太难了。后来慢慢打着打着,打字速度有所提升。然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20.范文:
自我保护
因为大家长大后会离开父母,或是遇到突发情况,所以人都要学会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而我也遇到过比较严重的突发情况,同时也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
这是在20xx年,我正在读三年级的时候,这一天,姑姑正好来我家玩,奶奶激动得赶紧从二楼“跑”到四楼。
奶奶在37岁那年患了严重的病毒脑,是二级残废,舌头不灵活,话讲得再多外人也一句都听不懂,腿脚也不是很方便,所以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了电视都没下床去及时关掉。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吃饭、聊天,好热闹!
就在这时,一个巨大的响声把我们吓得惊心胆战。爸爸冲我回了挥手,说:“你下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怀着一颗不安的心下了楼。到了二楼,我发现奶奶房间竟然在冒烟!我吓坏了,赶紧进去看个究竟,没想到奶奶房间的电视机居然着火了,全都缩成一团,我吓坏了,马上叫爸爸妈妈下来。
爸爸妈妈像箭一般“飞”了下来,看了一眼正在“吐烟”的房间后,就找来家中的大桶小桶,一桶接着一桶盛满水,开始了“接力大比拼”,姑姑也下来“凑热闹”,我在一旁看着手忙脚乱的他们,一点儿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一旁的邻居见了也纷纷过来帮忙,爸爸累得汗流浃背,我急忙去哪了一条毛巾,给爸爸擦汗,这时,我发现爸爸的脸全都被烟熏黑了。
终于,在大伙儿的帮忙下,大火被扑灭了,这也验证了一句话:“人多力量大啊!”望着被熏黑的墙壁,看着被烧焦的窗帘,还有缩成一团的电视、烤焦了的许许多多用品。还好当时没有人在场啊,看来我们以后也不能再这样做了!
经历了这件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遇到了突发情况,如:地震、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等,自我保护是最重要的!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习作表达。
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下自己经历的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学会生存、具有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选择你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
思路:
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叙述。
中间:着重对事件进行叙述,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叙事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结尾:谈一谈启发或者感想,首尾呼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