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汇总及巩固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汇总及巩固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13: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汇总及巩固训练(附答案)
知识盘点
1.易读错的字
计策(cè) 引荐(jiàn) 放肆(sì) 桅杆(wéi)
瞄准(miáo) 弗能应(fú) 龇牙咧嘴(zī)(liě)
2.易写错的字
矛盾 称誉 输赢 摩拳擦掌 引荐 一艘 放肆 桅杆 海鸥 龇牙咧嘴
3.课本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自相矛盾 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遥遥领先 不动声色出谋划策 风平浪静 哈哈大笑 哭笑不得 大喊大叫 龇牙咧嘴 摇摇晃晃心惊胆战 同世而立
4.单元文化知识积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5.单元相关链接
(1)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一字千金 指鹿为马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手不释卷 三顾茅庐 刮目相看
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 一鼓作气 围魏救赵
(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画蛇添足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画龙点晴 囫囵吞枣 庸人自扰
不可救药 叶公好龙 南辕北辙 痴人说梦
(3)文学常识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人臣的言行事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经济、礼乐、历法、天文、水利等)。《史记》的记事比较严谨真实、史料比较可靠、善于记事写人,被后世奉为史传文学的典范、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曾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巩固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咧嘴(liě) 名誉(yù) 引荐 脚力
B.龇牙(Cī) 扭动(niǔ) 赏识 吓唬
C.放肆(sì) 矛盾(máo) 船舱 出谋画策
D.拳头(quán) 桅杆(wěi) 航行 跃跃欲试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再理解句意。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坚: 陷:
句意: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 立:
句意:
3.把下面句中的画线部分替换成四字词语。
(1)田忌输了,但他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一点儿也不着急。
( )
(2)孙膑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安排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 )
(3)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 )
(4)孩子内心极度惊惧恐慌,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 )
4.填在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猴子比他更 ,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②观众们也 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③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
A.灵活 兴高采烈 尽管……也…… B.灵巧 兴致勃勃 即使……也……
C.灵活 兴致勃勃 尽管……也…… D.灵巧 兴高采烈 即使……也……
5.请写出下列词语指代的年龄。
(1)豆蔻年华: (2)弱冠:
(3)及笄: (4)而立:
(5)不惑: (6)期颐:
(7)花甲: (8)古稀:
6.按要求写句子。
(1)孩子扎进了海里。(改为比喻句)
(2)孙膑对田忌说:“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
(3)猴子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4)孩子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缩句)
(5)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仿照加点部分补全句子)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 。
7.课文回顾。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2)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先用 对战齐威王的 ,再用 对战齐威王的 ,最后用 对战齐威王的 ,赢得了比赛。
(3)回忆课文《跳水》的故事情节,将故事的经过和结果总结出来。
水手拿猴子取乐—— ——
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语段。
第八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在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为期六个月。博览会着力展现杭州的人文特色和旅游特色,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开展人与社会、城市与生态、休闲与会展业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一个健康、安全、西博盛会的精彩纷呈,展现新西湖、共享新杭州市。
9.读句子,完成练习。
(1)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①“或”的意思是 ;“子”指代 。
②这句话应读出 的语气,“子”听了这句话后的反应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1.A
2.(1)坚硬。 刺破。句意:我的盾牌十分坚硬,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
(2)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存在。
句意:无法刺破的盾牌和没有什么刺不破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3.(1)不动声色 (2)胸有成竹
(3)哭笑不得 (4)心惊胆战
4.B
5.(1)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3)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4)指人三十岁
(5)指人四十岁 (6)指人一百岁
(7)指人六十岁 (8)指人七十岁
6.(1)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2)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
(3)猴子模仿人的动作,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
猴子模仿人的动作,大家被惹得哈哈第八单元大笑。
7.(1)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2)下等马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3)猴子抢帽子逗引孩子爬上桅杆 船长命令孩子跳海,孩子获救
8.提示:“在”改为“由”;“开展”改为“展现”;“西博盛会”与“精彩纷呈”对调位置;删掉“市”。
9.(1)比喻
写出孩子跳到海里时身体之沉和声音之大,反衬出孩子立足的横木之高,暗示假如孩子摔下来后果的严重。
(2)①有的人 楚人②质问 弗能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