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行星的运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行星的运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7 09:4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1节行星的运动
一、单选题
1、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
A.2:1 B.4:1 C.8:1 D.16:1
2、 2017 年下半年我国发射了北斗三号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需要经过几次变轨,例如某次变轨,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 1 上,然后在 P 处变轨到椭圆轨道 2 上,最后由轨道2 在 Q 处变轨进入圆轨道 3,轨道 1、2 相切于 P 点,轨道 2、3 相切于 Q 点。忽略空气阻力和卫星质量的变化,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卫星在轨道 1 的运行周期大于轨道 2 上的运行周期
B.该卫星在轨道从轨道 1 到轨道 2 再到轨道 3,卫星的机械能守恒
C.该卫星在轨道 1 上 P 点需要向前喷气才能过渡到轨道 2 运行
D.该卫星在轨道 3 上经过 Q 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 2 上 Q 点的加速度
3、 阋神星是一个已知的第二大属于柯伊伯带及海王星外天体的矮行星,根据早期观测数据估算,阋神星比冥王星大,在公布其发现时曾被其发现者和等组织称为“第十大行星”。若将地球和阋神星绕太阳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已知阋神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557年,设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则阋神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 )
A. B. C. D.
4、 如图所示,对开普勒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它离太阳的距离是一直不变的
B.在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它离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C.太阳不一定在所有行星运动椭圆轨道的焦点上
D.某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定不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
5、 有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周期是绕地球表面运行的卫星的运行周期的倍,卫星运行的圆形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上的太阳能收集板(可以自动调整始终面向太阳光)可以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提供卫星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忽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此时太阳处于赤道平面上,近似认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则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太阳能收集板的工作时间为
A. B. C. D.
6、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发展史和物理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过程中,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后推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达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论证步骤,这一步骤采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引力常量
7、 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R3/T2=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只适用于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行的行星
B.公式适用于所有围绕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
C.式中的k值,与恒星质量和行星质量均有关
D.式中的k值,与恒星和行星的速度有关
8、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地球的远近不同,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也不相同。下列能反映周期与轨道半径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 9月17日下午1:35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东风着陆场。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空间站分离之后,一般需要经过15圈左右的飞行来调整降落高度和降落,距离长达近70万公里,这一过程被叫做制动离轨阶段,高度会由400公里下降到100多公里,飞船会通过调姿、制动、减速等操作从原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假设神舟十二号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T,并由此圆轨道经过调整进入近地点离地面高度为的椭圆轨道。则神舟十二号在此椭圆轨道的周期为(地球半径为,参考数据:;( )
A. B. C. D.
10、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运动半径的,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则此卫星的运动周期是( )
A.天 B.天 C.1天 D.9天
二、多选题
11、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火卫一的半径为r1,火卫二的半径为r2,则两颗卫星相比( )
A.火卫一距火星表面较近
B.火卫二距火星表面较近
C.()3≈
D.()3≈
12、如下所示四幅图片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是开普勒得到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中的其中一条规律
B.乙图卡文迪许实验示意图,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归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丙图奥斯特实验示意图,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D.丁图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13、如图所示,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为一椭圆,ac和bd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若行星运动周期为T,行星经过ab段、bc段,cd段和da段所用时间分别为、、和,则( )
A. B. C. D.
14、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C.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D.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体不受太阳的引力
15、(多选)牛顿在研究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时,把行星的运动看成是以太阳为圆心的匀速圆周运动,总结出了太阳与行星相互作用力的规律F=G,可以看出,太阳与行星间的作用是与行星的运动状态无关的.下列关于行星在绕太阳做椭圆运动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在远日点受太阳的引力最小
B.行星在近日点受太阳的引力最小
C.行星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的过程中,引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
D.行星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的过程中,引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
16、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四川西昌发射成功,10月6日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约为12 h的椭圆环月轨道;10月8日实施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约为3.5 h的椭圆环月轨道;10月9日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轨道高度约为100 km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实施近月制动的位置都是在相应的近月点P,如图所示.则“嫦娥二号”( )
A.从不同轨道经过P点时,速度大小相同
B.从不同轨道经过P点(不制动)时,加速度大小相同
C.在两条椭圆环月轨道上稳定运行时,周期不同
D.在椭圆环月轨道上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不变
三、解答题
17、已知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2倍.则木星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地球公转轨道半长轴的多少倍?
18、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天文学家哈雷曾经在1662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18倍,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再次出现。
(1)若这颗彗星在近日点的线速度为v1,在远日点的线速度为v2,则哪个线速度大?
(2)这颗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它下次飞近地球大约是哪一年?
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1节行星的运动(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D C B D A C
二、多选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C AC BD AC AD BC
三、解答题
17、5.24倍
18、(1)v1;(2)20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