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介绍: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朱熹
壹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学习目标:
1、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弟子的性格志趣;
2、学习从多个角度阐释文化经典;
3、背诵课文,掌握基本文言实词。
任务一:熟读课文
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疏通字词,读通大意
1. 自读3遍,正音,断句,读熟
2. 疏通文意,画出疑难之处;
3. 划分课文层次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摄 比及 毋 冉
lún
j n
xī
sh n
yú
kēng
xiàng
yí
guàn
kuì
sì
zhuàn
shè
b
wú
r n
读准字音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任务二:分角色朗诵
完成下面表格,分析揣摩人物性格
1. 揣摩四个弟子的性格,在小组内尝试用声音把性格表现出来;
2. 朗诵并解说为什么这样读,把握四弟子的性格。
人物 神态、动作 志向 性格 孔子的态度
子路
冉有 --
公西华 --
曾皙
率尔
有勇、知方,治理千乘之国
有抱负,坦诚,但有些轻率、急切
足民,治理小国
谦虚谨慎,有分寸,自信
宗庙会同,愿为小相
谦恭有礼,虚心好学知礼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起)
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持重,从容不迫,豁达而洒脱
哂之
喟然叹
与点
走近人物:
子路
公西赤
走近人物:
公西赤
曾点
任务三:四位弟子的话,可以调换顺序吗?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之道的追求吗?
不能调换。这番“侍坐”谈论仿佛就是层层递进的展示,呈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与愿景。
子路:勇;方
冉有:足民
公西华:宗庙会同
曾皙:春日畅游图
强兵
富民
太平盛世
知礼节
探究一:曾皙的“志”具体是什么?
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
探究二: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从这篇课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思
考
探
究
探究课文
1.教学民主
侍坐 呻之 鼓瑟
2.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耐心解惑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侍坐》平淡自然,却耐人寻味。几笔速写,不见斧凿痕迹。小小篇章,我们看到了孔子弟子的性格志趣、理想抱负,看到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如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看到了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的孔子“礼乐治世”的理想国,更感受到了先贤“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救世情怀。
再次朗读:齐读,体会全文的意趣与意味。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