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思考与交流1
能否列举在生活、工作、学习上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2
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O2、Mg、 HNO3、H2SO4、NaOH、
Ba(OH)2 、NaCl、K2SO4、SO2、CaO、Al2O3、 CH4、HCl、氯化钠溶液
根据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依据做图,并把各物质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树状分类法思考与交流3
对于NaNO3 、Na2SO4、K2SO4、 KNO3 这几种盐又如何分类? Na2SO4NaNO3K2SO4KNO3钠盐钾盐硝酸盐硫酸盐交叉分类法小结: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练一练1、现有Zn、稀H2SO4、KMnO4、Na2CO3、O2、Ba(OH)2 、C、CuO、AgNO3八种物质作反应物,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对反应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2:对下列反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4P+5O2 = 4 P2O5
(2)C + O2 = CO2
(3)3Fe +2O2 = Fe3O4
(4)C + 2CuO = 2Cu + CO2
(5)C2H5OH + 3O2 = 2CO2 + 3H2O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九种分散系课件13张PPT。九种分散系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1)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9种 (P22)
(2) 分散剂是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3种
溶液(d<1nm)
胶体(1nm<d<100nm)
浊液(d>100nm)
注:1nm=10-9m d为粒子直径实验1(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mL蒸馏水;
向第一支试管逐滴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3滴;
将第二支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马上向沸水中快速滴入3滴饱和FeCl3溶液,然后继续加热半分钟,停止加热;
(2)取出第三支试管,加入2mL蒸馏水,再加入3滴FeCl3溶液,然后加入1滴管NaOH溶液,摇匀 。观察并思考:1、三支试管得到的分别是哪种分散系?
2、如何区分这三种分散系?丁 达 尔 效 应丁达尔效应当光通过一定大小的粒子(纳米级)时,粒子能使光发生散射(光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此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表1澄清、透明、红褐色 不明显 很明显(有光路) 溶液与胶体是两个不同的分散系,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粒子大,可以以此区分溶液及胶体。 澄清、透明、浅黄色 实验2把实验1把得到的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进行过滤,观察过滤后的现象,填写实验记录表2:滤纸上无滤渣,滤液颜色不变,有丁达尔效应 滤纸上有滤渣,滤液变为无色透明,无丁达尔效应 胶体能透过滤纸,而悬浊液无法通过滤纸,说明胶体粒子比悬浊液粒子小。 表2小结1、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大小,
2、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国庆作业】在一个用半透膜(肠衣或鱼膘)做的袋子里装入半杯食盐和淀粉的混合液,将袋子悬挂在一大杯纯净水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大杯中的水是否有食盐和淀粉(如何检验?)。
【问题】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结论是什么?怎样解释?
【要求】本实验在国庆期间完成,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建议用DV或数码相机把实验过程拍下来,放假回来提交让同学们分享你的成果。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4人以下组成小组完成。
【评价】作为9月分的过程表现性评价,成绩记录在9月分的成绩报告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