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7 17:4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资源。据统计,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仅车体就由钢、橡胶、玻璃等数百种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大多由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加工而成。
说说家用轿车车体所用材料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分类及分布状况。
2.说明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一、认识自然资源
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
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1.自然资源的概念
(1)按自然要素划分
2.自然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
(2)按照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
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非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
能源矿产
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能量和空间。
3.自然资源的作用
某些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被称为战略性矿产资源。
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炭、煤层气、铀
金属矿产 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
非金属矿产 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
读不同文明时期,自然资源种类的变化有何特点?
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展、 规模不断扩大。
4.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种类变化
文明时期 生产工具或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种类
原始文明 石器、钻木取火、采集、狩猎、捕鱼 石、果、兽、鱼等
农耕文明 冶铜、冶铁、耕种、灌溉、航海 铁、铜、耕地、风能等
工业文明 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化肥、人造纤维、电力、原子能、无线电 煤、石油、铝、磷、钾、稀有金属、放射性元素、半导体元素等
生态文明 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 多晶硅、锂、石墨烯、页岩油、可燃冰、遗传基因等
材料一 自然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前者指在自然界客观存在,后者指必须具有利用价值。任何自然物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即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
材料二 几种地理事物
1.以上地理事物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2.空气属于自然资源吗?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1】自然资源
棉花
原始森林
岩石
珊瑚岛礁
闪电
地下煤矿
1.原始森林、岩石、珊瑚岛礁、地下煤矿。
2.属于。
空气有自然属性,空气中的氧气、氢气、氮气等都有利用价值,有经济属性,因此空气属于自然资源。
1.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或更新是有条件的?
2. 为什么说在人类历史时期矿产资源几乎不可能再生?
【活动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再生、循环使用,但其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的周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再生资源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利用。但是,再生条件一旦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减弱、甚至终止。
2.非可再生资源是在一定区域、一定地质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在人类历史时期人类不断地开采利用非可再生资源,所以几乎不可能再生。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
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要素
人类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
支撑和约束
影响
(1)自然资源数量
指自然资源的蓄积量或可利用量,决定了自然资源的可开发和可利用规模。
(2)自然资源的数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的充分供给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②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③自然资源种类与结构、人均资源占有量对人类活动也有重要的影响。
④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着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1.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一以矿产资源为例
材料 我国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活动3】自然资源的数量
1.自上而下依次是: 2037.85立方米、2.27亩、1.87吨、 177.58吨、15.28吨。
2.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计算我国淡水、森林、石油、煤炭、铁矿的人均资源数量,填入上表中。
2.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工业文明阶段,世界上许多国家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开采和加工工业,形成了一系列资源型城市。
英国的伯明翰和曼彻斯特因煤炭而兴起
攀枝花、包头因铁矿而兴起
我国的大庆、东营因石油而兴起
(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随着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激增,一些矿产资源面临短缺甚至枯竭,许多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因矿产资源数量的减少而面临困难。
读教材第6-7页的知识窗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活动4】中国石油城—大庆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美化周边环境;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方向发展。
大庆城市发展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1.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经济结构单一。
②资源枯竭。
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④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2.应对措施
①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
改造传统产业,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②科技: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③交通: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环境: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知识拓展】资源型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资源的质量
指自然资源在成分、含量、性质等方面的优劣程度, 是其价值高低的一种体现。
2.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一以土地资源为例
土地资源的质量
是一个综合指标,包括地形状况、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土地的平整度、土地区位等方面。
在工业、交通、城镇等非农业建设利用中,土地质量主要是指土地区位条件的优劣。
在农、林、牧业生产中,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能力的高低。
土地资源的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 实例
决定了人们开发利用土地的难度和成本 农耕文明早期,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弱,土地资源质量对人类活动约束作用较大,人们只能选择在土地质量优良的平原地区进行生产和居住。印度河平原、尼罗河谷地、两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等,因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成为世界最早的农耕区
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 生产方式和效益 我国东北平原因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内蒙古高原因降水不足适合发展畜牧业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影响 实例
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土地资源质量良性发展 我国江南丘陵为红壤分布区,红壤质地黏重、肥力低、酸性强,当地人民通过施用熟石灰、补充有机肥等方式改善了土壤质量,并因地制宜发展了立体农业
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土地资源质量下降 在我国农牧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区,一些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被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在东北农耕区,由于大 量使用化肥,长期重用轻养,造成土地自然肥力下降,土地质量退化
人类应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质量,谋求经济社会与土地质量的协凋发展
读教材第8页的知识窗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活动5】科尔沁沙地的演变
放垦开荒和农垦等活动破坏了草原植被,引起草原出现沙化。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出现了治理速度超过沙化速度的生态良性逆转。
说说人类活动在科尔沁沙地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一以水资源为例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
读下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
①造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南方地区利用充沛的水源
发展成为鱼米之乡
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
旱作农业
西北地区则主要发展了畜牧业、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②间接导致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城市数量多、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西部非季风区受水资源限制,人口稀疏,城市 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修建大型蓄水工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说明跨流域调水的现实意义。
【活动6】跨流域调水
解决区域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防汛抗洪。
跨流域调水工程
三、维护资源安全
资源安全
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及资源性产品,同时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的状态。
核心:是保证各种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在此基础上,追求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源,以节约集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
1.资源安全的概念
在国家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资源作为战略保障,是国家维护政治、军事安全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由于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又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
2.资源安全的作用
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 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知识拓展】总体国家安全
图1-1-7 总体国家安全观释义
一要坚持立足国内,加大资源的勘探力度, 维持必要的资源自给能力。
二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供应。
三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四要重视资源节约,避免资源浪费。
五要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减少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3.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措施
课后练习
1.读图,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B
你知道吗?土壤妈妈最近生病啦!听,东北的土壤妈妈在哭。那里实行“塑料地膜”技术,把大片的塑料地膜当温室,用上一年都破碎了,就扔到土壤里。可是,这种塑料是土壤妈妈不能消化的呀,吃到肚子里会胃疼的!同时,化肥使用过多会使土壤板结,改变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妈妈无法“呼吸”,生“肺病”。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下列有关土壤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都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土壤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C.土壤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利用途径可进一步拓展
D.土壤资源的分布规律不受水热、生物条件制约
C
3.关于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问题出现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阶段
B.该问题表明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该问题反映出地膜、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D.由于土壤有自净能力,土壤污染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
C
4.2017年5月19日,我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的水合物)试开采获得成功。下列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
B.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
C.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D.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