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第1课《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第1课《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8 13:2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第1课《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词诵读的10首诗词,都是著名诗人、词人的名篇佳作。这些诗词或表达爱国之情,或抒发送别之情,或赞颂自然风光………
选编10首古诗词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受到古典诗词美的熏陶;二是要加强古诗词的积累。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几年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自学能力。学生再次以这10首古诗词的学习为契机,把小学必背古诗词进行整合、拓展,使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有较大的提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古诗词。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难点: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作者的资料和古诗词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 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出示图片,释题。
“薇”,植物名。《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首戍卒返乡诗。课文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内容,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表现了戍守边疆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
[设计意图]导语充满激情,激发孩子们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同桌互相读古诗,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
4.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意,划分节奏,读出感情,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资料。
(1)《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2)《小雅》是《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七十四篇。大抵产生于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一部分是宴会的乐歌,较多的是反映其统治危机,并对此表示忧虑的政治诗,有的则表现了周室与西北戎,狄部族以及东方诸侯各国之间的矛盾。也有部分作品的内容及风格与《国风》中民间歌谣相似。
2.明诗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理解诗句的含义。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句解:一个“昔”字,点明是在写从前,描写的是春天美好的景象。成卒回忆起了从军前杨柳依依,随风飘扬的情景。
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句解:一个“今”字,说明是在写现在,描写的是冬天凄苦的景象。戍卒看到了归家
途中雪花飘飘,漫天飞舞的情景。
③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句解:“行道迟迟”及“渴””饥”二字,既写出了戍卒从军之路的艰难险阻,也写出
了对父母妻儿在家里饱受饥寒的困苦生活的担忧之情。
④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句解:战后返乡,明明是应该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为什么反而“哀”呢?这里的“哀”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心境。
诗意:昔日从军出征时,只见杨柳随风飘摇;如今“我”回来了,眼前是大雪纷飞之景。一路缓缓走来,已经是饥渴交加。“我”的心里充满了悲伤和哀痛,没有人能明白现在“我”胸中的感慨。
(3)指导朗读。
在朗读时,其中的实词(动词等)要读得重于虚词(叠词等)。最后两句要读出伤感之情。
3.悟诗情。
(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杨柳、雨雪)
(2)这首诗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采薇(节选)》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借一个戍卒的口吻,描写了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的情景。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他发出“我心伤悲”的悲叹。)
(3)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四句诗抒写了当年出征和今日还乡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既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靠靠”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之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以及对战争的厌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赏析诗歌。
作者抓住“杨柳依依”和“雨雪罪靠”这两种分别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描述了军旅生活的漫长。“杨柳依依”写出了杨柳枝条随风摇曳的样子,“雨雪靠靠”写出了雪花飞舞的情景。
5.知主题。
《采薇(节选)》这首诗通过戍卒对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他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以及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6.感悟写法。
这首诗通过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描写了当年出征时“杨柳依依”和今日还乡时“雨雪罪靠”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言浅意深,情景交融,表达了征人的厌战情绪和思乡之情。
7.指导背诵。
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习古诗的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了解诗的大意,再结合对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生练习抄写古诗,整体感受书写之美。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加深记忆,同时感受书写之美。
板书设计
昔——往 杨柳依依
采薇(节选) 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今——来 行道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