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语文 第三单元考点强化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试卷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4分)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薪火( ) 大厦( ) 坚不可摧( )
(2)请在语段中的“[ ]” 处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1 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孤孀 惶急 疮疤 诘问 B.渴慕 疏懒 叮嘱 惧惮
C.绿荫 荒僻 塌败 取谛 D.骷髅 滞笨 愧怍 尴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本着“关爱空巢老人”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某地工商局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他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 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4.在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不松手,把它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它才会化作你生命 的基础。
②这次青年歌手大赛上设置的综合素质考查, 只有一分,但意义却很重大,参赛选手在备赛时 不能掉以轻心。
③在这件事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 不能出尔反尔。
A.坚实 纵然 固然 允诺 B.坚实 虽然 当然 承诺
C.坚固 纵然 当然 承诺 D.坚固 虽然 固然 允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我似乎遇着了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B.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拾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
C.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6.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还将继续恶化。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③这绝非危言耸听。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问题。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A.④①③⑤② B.④①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王》的作者是杨绛,钱锺书的夫人。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是鲁迅。
C.《台阶》是一篇小说,它的作者是李森祥。
D.《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
8. 名著阅读。 (3分)
出了西直门,真是一辆车也没遇上;A低下头去,不敢再看马路的左右。他的心好像直顶他的肋条。到了高亮桥,他向四围打了一眼,并没有一个兵,他又放了点心。
选段选自《 》,文中的“A"是 ,“A" 最大的愿是
9.古诗文默写。(6分)
(1)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5)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实写“山”“水”“鸟”的句子,请你任选一个物象写出连续的两句: , 。
二、综合性学习(7分)
10.2022 年中秋节来临之际,你班要进行“怎样搜集资料”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的负责人,请完成以下任务。
(1)明确主题,确定任务。(3分)
这次搜集资料活动有中秋节、三峡、电脑三个选题,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 , 确定这个主题的理由是:
(2)确定搜集内容,明确搜集方向。(2分)
(3)展现搜集结果,交流搜集材料。( 至少展现两个方面)(2分)
三、 阅读与理解(38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能百步穿杨。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尝射于家圃
(2)及守荆南回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领之/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且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4.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三轮车把上的口罩
①下班后,我帮助父亲扫大街。秋天来了,落叶越来越多,环卫工人的工作越来越辛苦。
②父亲其实是一个农民,他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虽然起早贪黑,地位卑微,他对这份工作却非常知足,对待遇也很满意。
③把父亲从乡下接到小城,源于母亲去世后,他一个人在家,孤苦伶仃,整日借酒消愁,后来染上酗酒的毛病。邻居告诉我,把你爹弄走吧,再这样下去,撑不了多久。
④帮助父亲干活,起初我心里有些犹豫,感觉低人一等。我不知道父亲第一次是什么感受。认为好多人注视着自己,还特别怕遇到熟人。看着父亲佝偻着身体,挥动扫帚的样子,还是忍不住低着头,默默地来给父亲帮忙。
⑤最近几天,我感觉背后不远处,有几双眼睛在看着我。等我回头,那些眼睛就消失了。等我转过身,那几双眼睛会再次出现。虽然每次不能目光相遇,直觉告诉我,那几双眼睛的确存在。
⑥终于有一次,我捕捉到了三双眼睛,它们就躲在盛垃圾的三轮车后面。那是三双清澈见底的孩子的眼睛,他们应该是我的学生。我瞬间脸红了,看到老师扫垃圾,他们一定会嘲笑,看不起,我在他们心中的高大形象会轰然倒塌。
⑦这一次,我鼓起勇气,向他们走去,我必须要面对他们,我想解释一下。他们开始好像并没有打算离开,等我靠得很近了,他们才笑着,跑着逃走了。
⑧我没有追他们,因为我看到三轮车把上挂着一个白色的东西。我摘下来,竟然是一个新口罩,里面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用铅笔歪歪担扭写着一行字:老师,戴上吧,灰尘多,这是我们三个同学用零花钱给你买的。
15.结合文章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帮助父亲扫大街时的情感变化。(3 分)
16.文中多次出现了“那几双眼睛”,“那几双眼睛”指的是什么 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 分)
17.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个怎样的人。(3 分)
18.文中的年轻人尽管经历情感的波折,但仍帮助父亲扫大街,这种精神令人钦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说说这么做的原因。(3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一棵桃树
①我家侧屋后门有块小小的空地。这方地界实在是小,不过是由隔壁两家猪圈墙根围成的一个直角,三四尺见方的样子。我们爱管它叫后园子,灶间里吃饭剩下的番薯皮、菜帮子,妈妈随手往这里一丢,母鸡全都飞快地逃开去,过一会儿,再慢慢地踱回来。
②那一年,从园里长起来一棵小桃树,大概是谁往那里扔过一个桃核儿。这是园子里的新客。但我们对它的热情,仅止于把外祖父拉过来,认明了它确是一棵桃树。没有人去管它,它就慢慢自己长着,枝条是那样细而纤弱,叶子是那样软而稀疏。秋风一起,很快吹尽了稀落落的几片桃叶,伶仃剩下的细枝,望去没有一丝生意。我们想着,大概撑不过这一年的冬天了吧。
③不料第二年春初,这小而瘦的树苗,又自己绽出芽,发出叶来。母鸡们照例爱到园里盘踞。 它们奓开肥壮的翅膀,越过砖墙,飞将上去,常把小桃树的枝条扇得断折掉。夏天的下午,西晒的太阳光正照着它,细长的叶子望去没有一丝生意,大概撑不过这一年的冬天了吧。
④结果又出乎我们的意料。冬天过了,它还好好地长在那里,只是总一副小而干瘦的模样。外公说,这棵桃树,恐怕是个“老不大”。“老不大”是乡下称呼总不长个儿的孩子的绰号。 下大雨了,雨水敲得桃树枝叶赢弱而剧烈地颤抖。但雨过天晴,它又怯生生地立直在了那里。
⑤“老不大”就那么在斑驳的墙角慢慢地长啊长。有一天,它居然长过屋檐,把枝叶从墙头的屋顶上伸了开去,亭亭举向天空,忽然有了些顾盼生辉的明丽。就在同一年,它开花了。细细的花蕾,开出来也是细细的几朵粉红,裹在稀疏的绿叶间,衬着墙角的斑驳和墙头的黑瓦,竟是好看。这小小的园子里有了一棵这样的小桃树,够叫人惊喜的了。
⑥花儿落了,结出尖尖的青色桃果,没等再长大些,就从枝上都落下来,不见了。野外自生自长的桃树,大抵都是这样不成器的毛桃树。
⑦次年,花开得又多了些,照例结了果。果子长到鸽蛋大小,我们忖着都该掉落了,它们却还驻在枝头,那样一副青青瘦瘦的模样。我们有些失望,桃树结的果子,到这个时候若还不成熟,也就不必长了,过不多久,它们自然就挂在枝上干瘪掉了。
⑧桃子们却不管这些,还是耐心地长着,只是长得缓慢。
⑨八月末的一天,从树上掉落下来一个拳头大的桃儿,不干,也不瘪。外公把它检了起来。这是一个白桃子,新鲜细密的绒毛使它看上去泛出些青色,又因为掉在泥地里,更显得灰不溜秋。外公把它拿到河边,洗去绒毛,我一尝,甜得要命,糯白粉脆的果肉,殷红坚硬的果核,我的心中忽而生出些许羞愧,我竟小瞧了这桃树。
⑩此后年年,这个时节里,我们都能吃到从桃树上收摘的果子。因为从不修剪,桃树的枝条伸得越来越高,到了后来,外公索性把梯子横架到树身上,一手攀着树干,一手小心地往上探摘,那装桃的篮子就悬搁在树杈中央。
嘿,这桃树,一年又一年,在我们不经意间,在这样小的园子里,竟能慢慢地长成这样粗壮健硕的模样!小小的桃树,真有着无穷的生命奥秘呀!
19.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 (2分)
20.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我"的心理变化。(2分)
发现小桃树,“我”不太关注——小桃树开花,“我” ——小桃树果子长不大,“我”有些失望——小桃树果子很甜,“我”
21.阅读全文,分析第②③段两次写“望去没有一丝生意”有何作用。(2分)
22.请赏析第⑤段加点字“举”的妙处。(4 分)
23. 结合全文,说说你从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4分)
四、作文(50分)
24.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1.(1)xīn (2)shà (3)cuī
C
D
B
B
A
B
骆驼祥子,祥子,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1)明月来相照
散入春风满洛城
马上相逢无纸笔
杨花榆荚无才思
示例: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二、10.(1)示例:中秋节,能了解更多的节日知识,传统文化,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
(2)如果选择中秋节作为活动的主题,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搜集材料 (至少两个方面)
示例:①中秋节的起源:②各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③古今诗文中的中秋节。
(3)[示例]①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这一天,一家人往往聚在一起,一起赏月,吃月饼:②诗文中的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11.(1)曾经 (2)等到
D
13.(卖油翁)着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14.示例: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圈享乐。
15.开始时感觉有些犹豫,感觉低人一等;后来感觉有些底气不足,不愿遇见熟人,害怕别人的眼光;最后鼓起勇气,直面一切。(意思相近即可)
16.“那几双眼睛”指的是“我”的学生,文中说“那是三双清激见底的孩子的眼睛”,孩子的眼睛不沾染任何杂质,反映了孩子明净澄澈的内心,赞美了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意思相近即可)
17.“我”是一个孝顺、积极、乐观的年轻人。(表述相近即可)
18.示例:如果是我,我也会帮助父亲扫大街,因为父亲年纪大了,他的工作我要帮他完成;再者,无论任何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言之有理即可)
19.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一棵桃树;
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
20.十分惊喜,有些羞愧
21.两次写小桃树没有一丝生意,强调了小桃树的瘦弱,与小桃树后来成长、变得高大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小桃树的耐心与生命力的顽强,为下文“我”的态度变化做铺垫,表达了“我”对小桃树的赞美之情。
2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枝叶生长得高大、自信、骄傲的样子,体现了小桃树的生机与明丽,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赞美(惊喜)。
23.示例: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尤其不能仅从外表就轻易地评判一个人或事物。
四、24.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