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3.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温度的变化,是人们
经常谈论的话题.请你根据
右图,与同伴讨论某地某
天温度变化的情况.
(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
12时呢?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
少?是在几时达到的?最低温度呢?
图3-4
问题引入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
了多长时间?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
温度在下降?
(5)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 B点呢?
(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说你的理由.
图3-4表示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它是温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象.图象是我们表示变
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
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
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议一议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
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图).
一、用曲线型图象表示两个变量间关系
探究新知
(1)一天中,骆驼体温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体温从
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
(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
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
关系吗?其他时刻呢?
(5)A点表示的是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骆驼的趣事?与同伴进行交流.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用
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
轴(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
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知1-讲
例1
一天,小明发烧了,早晨吃过药
后,感觉好多了,体温基本正常,
下午体温又开始上升,吃过药后
又感觉体温正常了,如图是他的
体温变化图.
(1)这个图象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象填表:
(3)当时间取0~24时
之间的一个确定
值时,小明的体温能确定吗?
根据图象中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
即可确定图象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结合图象回答问题即可.
(1)反映了时间(时)与体温(℃)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
(2)39;36;37.8;36.3
(3)能确定.
导引:
解:
例2
〈重庆改编〉万州某运输公司的一艘轮船在长江上航行,往返于万州、朝天门两地.假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 变,长江的水流速度不变,该轮船从万州出发,逆水航行到朝天门,停留一段时间(卸货、装货、加燃料等),又顺水航行返回万州.若该轮船从万州出发后所用的时间为x
(小时),轮船距万州的距离为y(千米),则图中,能够反映
y与x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C
由题中的条件可知,该问题应分为逆水行驶、静
止不动、顺水行驶三段来考虑,
①逆水行驶,y随x的增加而缓慢增大;
②静止不动,y随x的增加不变;
③顺水行驶,y随x的增加快速减小.
结合图象,可得C正确.
导引:
理解图象,先要理解两条数轴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水平方向的数轴(x轴)表示自变量的变化,竖直方向的数轴(y轴)表示因变量的变化,然后据此意义来理解实际问题所反映的内容与图象的对应关系.此外还要注意对图象进行水平方向左右的比较、竖直方向高低的比较.水平方向的左右比较反映了自变量值的大小变化,右边大于左边;竖直方向的高低比较反映了因变量值的大小变化,高者大于低者.
总 结
1 用固定的速度向如图所示形状的杯子里注水,则能表示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和注水时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C
拓展:图象(或其局部)如果呈“/”(含“ ”“ ”等)
状,就说明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图象(或
其局部)如果呈“\”(含“ ”“ ”等)状,就表示因
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少.图象呈“ ”(含“∧”
等)状,表示因变量先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然后
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少.图象呈“ ”(含“∨”等)
状,表示因变量先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少,然后随
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从图象中读取变量间关系信息
探究新知
例3
已知y与x的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x=-4,-2,4时,y的值
分别是多少?
(3)当y=0,4时,x的值分别是
多少?
(4)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小?
(5)当x的值在什么范围内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的值
在什么范围内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4≤x≤4.
(2)y的值分别是2,-2,0.
(3)当y=0时,x的值是-3,-1或4;
当y=4时,x的值是1.5.
(4)当x=1.5时,y的值最大;
当x=-2时,y的值最小.
(5)当-2≤x≤1.5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4≤x≤-2或1.5≤x≤4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解:
例4
用一水管向某容器内持续注水,
设单位时间内注入的水量保持不
变;在注水过程中,表示容器内
水深h与注水时间t的关系有如图
所示的A,B,C,D四个图象,
它们分别与E,F,G,H四种容
器中的其中一种相对应,请你把
相对应容器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横
线上.
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G
E
H
F
1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叫做潮,黄昏海水上涨叫做汐,合称潮汐. 潮汐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是某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
(1)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深?深度约是多少?
(2)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浅?深度约是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增加?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减少?
(5)A,B两点分别表示什么?还有几时水的深度与A
点所表示的深度相同
(6)说一说这个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是怎样变化的.
(1)大约3时港口的水最深,深度约是7.5 m.
(2)大约9时港口的水最浅,深度约是2.4 m.
(3)0时到3时和9时到12时港口水深在增加.
(4)3时到9时港口水深在减少.
(5)A点表示6时港口的水深大约为5 m,B点表示12
时港口的水深大约为4.3 m;0时水的深度与A点
所表示的深度相同.
(6)0时到3时水深在增加;3时到9时水深在减少;9
时到12时水深又在增加.
解:
2 如图是某市一天的气温T(℃)随时间t(时)变化的图象,那么这天的( )
A.最高气温是10 ℃,
最低气温是2 ℃
B.最高气温是6 ℃,
最低气温是2 ℃
C.最高气温是6 ℃,
最低气温是-2 ℃
D.最高气温是10 ℃,最低气温是-2 ℃
D
3 某市经常刮风,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小明观测了某天连续24 h的风力情况,并绘出了风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时风力最小
B.20时风力最小
C.在8时至12时,风力最大为7级
D.在8时至14时,风力不断增大
D
每一辆汽车上都有一个时速表用来指示汽车当
时的速度. 你知道现在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吗?
三、用折线型图象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探究新知
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
是一成不变的,有时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与
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反映在图象上就
是分段图象.
例5
下图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超市买文具,又去书店购书,然后回家.其中x(min)表示时间,y(km)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小明家、超市、书店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超市离小明家有多远?
小明走到超市用了多少时间?
(2)超市离书店有多远?小明在
书店购书用了多少时间?
(3)书店离小明家有多远?小明从书店走回家的平均速
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读懂分段图象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导引:
解:
(1)由图象可以看出超市离小明家1.1 km,
小明走到超市用了15 min.
(2)超市离书店2-1.1=0.9(km),
小明在书店购书用了55-37=18(min).
(3)由图象可以看出书店离小明家2 km,
小明从书店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
例6
新成药业集团研究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时发现,如果儿童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2小时的时候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接着逐渐减少,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随时间x(小时)的变化情况如图.当儿童按规定剂量服药后:
(1)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是多
少微克?
(2)A点表示什么意义?
(3)当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2微克以上时,治疗疾病
是有效的,那么这个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1)由于竖直方向的数轴表示的是因变量(含药量),当
含药量最高时,其在图象中对应的点也为最高,在图
象中找到最高的点,看该点所对应的因变量的取值;
(2)首先在图象中找到A点的位置,看其对应的自变量
与因变量的值各是多少,结合两个变量的实际意义即
可得到答案;
(3)在图象中可以发现因变量为2对应的点有两个,从
图象中分别确定它们对应的自变量,即可确定有效期
的时间.
导引:
(1)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是4微克;
(2)由于A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值为10,因变量的值
为0,所以A点表示服药后10小时,血液中含药量
为0微克;
(3)由图象可知,当时间在1小时到6小时之间时,含
药量大于2 微克,所以,有效期的时间为:
6-1=5(小时).
解: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此题.图象上任意一
点都对应了一个自变量的值和一个因变量的值.
总 结
根据图象读取信息时要把握三个方面:
(1)横轴和纵轴的意义.
(2)对于某个具体点,可向横、纵轴作垂线,从而求得
具体的值;
(3)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图象与横、纵轴的交点代表
的实际意义.
四、从图象中读取变量间关系信息
探究新知
例7
某年初,我国西南部分省市遭遇了
严重干旱.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
间的增加而减小,干旱持续时间 t
(天)与蓄水量V(万立方米)的变化情
况如图,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这个图象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象填表:
(3)当t取0至60天之间的任一值时,对应几个V值?
(4)写出V和t之间的关系式?
干旱持续时间t/天 0 10 20 30 40 50 60
蓄水量V/万立方米
(1)通过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干旱持续时间,纵
坐标表示水库蓄水量,因此它表示的是干旱持
续时间与水库蓄水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象信息确定每个特殊点的坐标即可;
(3)观察图象可得;
(4)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得出.
导引:
(1)图象反映了干旱持续时间与水库蓄水量之间的关系.
(2)填表如下:
(3)当t取0至60天之间的任一值时,对应着一个V值.
(4)根据图象可知,该水库初始蓄水量为1 200万立方米,
干旱每持续10天,蓄水量相应减少200万立方米,
所以V和t之间的关系式为
V=1 200- =-20t+1 200(0≤t≤60).
解:
干旱持续时间t/天2 0 10 20 30 40 50 60
蓄水量V/万立方米 1 200 1 000 800 600 400 200 0
本例通过“形”,即图象中的信息,用列表及关
系式这个“数”来表示说明,三种表示方法之间有互
补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
用.
总 结
例8
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E从点B出发,沿B→A→D→C方向运动至点C处停止,设点E运动的路程为x,三角形BCE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②,则当x=7时,点E应运动到( )
A.点C处
B.点D处
C.点B处
D.点A处
B
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点E在运动的过程中,三角形
BCE的底边BC不变,而BC边上的高有时在变化,当点E
在AB上运动时,BC边上的高变得越来越大,此时三角形
BCE的面积不断增大;当点E在AD上运动时,BC边上的
高不变,此时三角形BCE的面积不变;当点E在DC上运
动时,BC边上的高不断减小,此时三角形BCE的面积不
断减小.观察图②,可知当x=7时,所对应的点正处于
水平线段与下降线段的交界处,即点E应运动到面积不发
生变化,若继续运动,面积随着变小的地方.结合图①,
可知点E运动到了点D处.
导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