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4 15:1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中 国 历 史
七年级 下册佘家坪乡中学向家桥分校 程艳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明白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通过教学,不光要求学生识记掌握相关史实,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一、教材简析(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为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自主探究和故事擂台赛的方法学习本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二、教学目标定位
1、问题探究法
2、情境体验法
3、讨论谈话法
4、识图比较法三、教法简介四、教学过程设计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A、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1433年)
C、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是(7次)。
D、郑和船队的规模和人数:(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
E、郑和船队从什么地方出发?沿什么路线航行?到过哪些地方?
(从中国的刘家港出发,出长江口南下,行驶至茫茫大海上,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A、内容提示:宝船会运载哪些货物?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他们都会做些什么?
B、句式示例1:今天,我们船队到达了榜葛刺王国,一下船,我们就 ,接着 。后来我们又 。要启程返航了, 。
示例2:今天,我们船队到达了越南的占城港口,在这里, ,我们 ,我们还 。最后,我们怀着 的心情告别了这座 的城市。
示例3:今天,我们终于到达了天方,要知道,这可是 ,我听说我们的郑和大人他的祖父和父亲 ,我还听说 ,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你知道我国现在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吗?
倭寇影视戚继光简介影视议一议戚继光抗倭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戚继光岳飞文天祥 A、16世纪, 。
B、1553年, 。
C、1573年, 。
D、 ,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获得租借居住权,但澳门主权属中国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泛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渐渐落后于西方各国16、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明朝后期: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附板书设计:
本课的内容涉及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郑和下西洋时,需不需要向学生介绍《世界历史》中“新航路的开辟”的内容?我认为:适当向学生介绍同一时期世界历史的一些知识,有助于拉近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学习世界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本课第三部分内容“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设下伏笔,当然,由于学生世界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我想只要老师资料准备齐全,引导得法,学生的困难是会迎刃而解的。五、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