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22: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师 课时 一课时
学 生 预 习 内 容 重 点 字 词
作 品介绍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主 要 内 容 学习《木兰诗》,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感悟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学会综合使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木兰的伟大爱国为家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 1、从诗词中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3、体会互文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 师生探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导入 1、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巾帼”是指妇女,“须眉”是指男子.“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女子未必不如男子。 2、生回答:勇敢、善战 教师补充:同学们了解到的花木兰这个人物的形象都是从电影、电视、或动画片这样的版本中,今天我们学习原版的《木兰诗》。 1、问:有一句话叫“巾帼不让须眉 ” 同学们知道“巾帼”是什么意思吗?“须眉” 呢? 2、问:请同学们说说你心目中的木兰是怎样的形象?
活动二: 检查预习 情况 同学回答是郭茂倩。 教师补充:是郭茂倩创造的吗?郭茂倩是编者,是由老百姓创造的,在老百姓中间口耳相传,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从南北朝一直传到现在,可见这首诗歌非常受人欢迎。 同学们,这首诗歌是有谁创造的呢?
活动三: 整体感知 1、①学生分段朗读,读准字音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朗读指导: 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但老师觉得你们缺少一样西,感情。在读的时候没有走心,只有走心了才会读出感情,情感才会流露出来。我们看董卿的《朗读者》时,朗读者会让下面的听着有时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有时也会潸然泪下、泪流满面,就是朗读者在用心去读,用情去感动听着,所以,无论你的声音多么稚嫩,如果你用心去读,读出来的声音也是丰满的。 1、下面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朗读并做出评价,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语气、语调和生字词的读音,并读出感情。
活动四: 朗读指导 2段“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要读出战势的紧迫的语气。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要读出木兰代父从军决定的坚定的语气。 3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在为出征做忙碌的准备,读时节奏要快一点。 “要读出行军紧迫的语气” 4段战场之上,战斗的激烈,条件艰苦,战争的残酷要用悲壮的语气去读。 5段“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要读出木兰谢绝封赏想要回到家乡的迫切心情。 6段木兰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要读出内分激动和欣喜的心情及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时欢快的动作,读时节奏稍快一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要读出同伴惊讶和赞叹. 听完老师的朗读指导,请同学们齐读文章,读准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五: 合作探究 1、 学生感受领会 学生回答: 1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忧愁的小女子形象。 2段: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顺、爱国、勇敢坚毅,深明大义 3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细心、谨慎 不闻爷娘唤女声, 不闻爷娘唤女声 ----思念家乡 (因为木兰也许是第一次出远门,一个弱女子征途中想起了爹娘很真实,写出了她的儿女情长) 4段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因为战争的激烈,战争的艰苦,战争的残酷更加突出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爱美、热爱和平的小女子形象(因为从木兰换上女装欢快的动作里)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侧面描写) 总结木兰形象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智。 为什么木兰如此的受人欢迎呢?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木兰人物形象。 老师给出你这样的句式: 我从( )句中读出了( )的木兰, 因为( )。 例如:我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读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的时之长,因为“百战死”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十年归”可以看出战争的十年之长。
活动六: 文章详细的写了木兰从军的缘由,从军的准备,辞官还乡,回家后换上女装,而对战争的残酷却是一笔带过,因为文章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的身份来写的,一个普通的小女子,在家庭需要,国家需要之时挺身而出,这样的一位女性怎么不令人心生敬佩呢? 互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为什么文中对战争的场面一带而过呢? 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有一种修辞在古诗文中经常看到----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意思是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归来。而不是将军死了,壮士回来了。 像这样的上下两句中,看似说的是两件事,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是对意思的互相补充,这就是互文。 3.请同学们再找一找这样的修辞?
活动七: 拓展延伸 1、你从木兰身上又学到了什么呢?
活动三: 课堂总结 最后,让我们齐读《木兰诗》,再一次感受木兰的人物形象。
布置作业
课 后 反 思 这节课觉得孩子们学得很轻松愉快,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边读边谈,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还认识了巾帼英雄花木兰,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