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湖北省丹江口市大坝中学??? 沈明科一、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文革”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二月抗争;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②通过对十年内乱原因、过程、经验教训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本史料和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的原因和危害。
???3、情感与态度:①十年内乱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②通过简述“文革”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二、走进历史
??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由图片“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及问题“为什么十年后才为他开追悼会呢?”导入:这要从“文革”的十年内乱讲起。出示相关图片后设疑:这是什么样的特殊时代?
三、探究历史
???2、提出问题,指导自学:①投影相关问题,由学生自学看书并在书中找出答案。②多媒体展示视频:迷失的岁月──失控的局势及相关图片,再现那个非常的年代及非常人的相关举动。③投影深入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革”?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使学生进一步剖析历史事实,归纳文革的原因,认识其危害。④投影看书思考,学生自学掌握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 3、质疑问难,归纳小结:①检查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掌握和理解;②小结归纳本课知识网络,理清线索,强调重点;③学完本课后学生还想知道哪些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解答。
?? 4、练习巩固,强化运用:解决书本上练习及教师所提供的探究题目,激发学生学史用史的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感悟历史
?? 1、继续欣赏相关这一历史时期的图片。
?? 2、整理口述史料:房屋老一辈经历过“文革”的人,将他们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形成史料。
?? 3、小调查:在“文革”中,你的家乡有没有被破坏的文物古迹,后来又是怎样修复的?
五、教学反思
??? 本课作为知识点,考点在考试中出现的概率来说,似乎显得不太重要。因此,运用“自学小结法”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巩固”时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只要把课后的“练一练”当堂完成并记忆即可。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文革十年确是现代史不可缺少的一环。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根本否定“文革”,但应该说“文革”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本节课为了让学生以史为鉴,引用了这段话并启发学生反思:“文革”到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教训?用意正是如此。
?????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为了贯彻这些理念,本课在导入和问题设置上紧扣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求新求异的心理,一开始即引用课文图片“刘少奇追悼大会”及问题“为什么十年后才为他开追悼会呢?”之后又展示了这一时期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相关图片以营造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氛围。接着以一组排比句:“这是不堪回首的十年,这是令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这是疯狂的十年,这是混乱的十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至此,学生急于了解:“文革”十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十年?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学生自然会迫不及待地阅读教科书,从而达到了“激趣设疑,引导自学”的目的。教师则顺理成章地在大屏幕上投影思考题,学生有的放矢,认真仔细地读书,课堂上一片静寂。同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我也收集了大量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恍若置身那个时代。视频“非常岁月──失控的局势”的运用,更是让听课者如身临其境,好似穿越历史时光,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疯狂,大家自然会问:“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学生探究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出来。
??? 为了教会学生学史用史的方法,本课还设置了课堂延伸,以整理口述史料和小调查的方式更进一步地感受这特殊的十年留下的历史印痕,让学生感到历史其实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