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
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 体,强调学生
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教学理论教学模式 有效导入——启发促进——问题中心——合作探究——综合评价 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孙中山孙中山弃医救国说一说 孙中山为什么要放弃医生职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它提出要推翻清皇朝专制统治,建立像美利坚和众国那样的共和国。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成立兴中会 (檀香山)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1894年,成立兴中会 (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1905年,成立同盟会 (日本东京)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时间:1905年8月
地点:东京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机关刊物:《民报》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兴中会的成立
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组织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暴力推翻清政府
建立民主共和国思想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不断
发展壮大阶级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前提核心补充与发展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提出了建国三序,即军法之制,约法之制,宪法之制。还提出了五权宪法即在立法、行政、司法之外再增添考选、监察权的主张。三 民 主 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同反对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因袭了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的思想,但他反对种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民族主义是同反封建联系在一起的。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具体办法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收税,涨价归公。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比较
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以民族主义为
基础,以民权主义为核心,以民生主义为重要补
充,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符
合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三民主义是真正人民的真正伟大思想。
———列宁自主学习、知识提炼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兴中会的创立和同盟会的建立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明确提出了反封建的目标,指导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评价三民主义:浙皖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 黄兴1907年 徐锡麟 秋瑾失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早期的武装起义黄花岗72烈士墓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危强权,勇于为国捐躯的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平均年龄29岁,大都是留洋学生。后来,烈士的遗骸被收殓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二、武昌起义1、概况:2、结果:3、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武昌人物:金兆龙等成立湖北军政府攻克汉口和汉阳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朝统治崩溃三民主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1912年1月1日,建中华民国,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2、封建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12日四、结局:
1912年3月,袁世凯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袁世凯玉玺袁世凯剪掉辫子表示“革命”真革命吗? 1.帝国主义的支持。 (一)原因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
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1912年1月1日,建中华民国,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2、封建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12日四、结局:
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五、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六、评价辛亥革命(见书p38)
七、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 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1.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他们想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经验教训:
2.不敢发动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思考题:
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地主阶级:为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农民阶级: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实行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问题与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为什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任务,这个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历史告诉我们: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1、根本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2、客观原因都是封建势力的强大,都与袁世凯有关。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