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古
三
诗
首
学
目
习
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重点)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重点)
我会写
yí
mó
rèn
yuè
五千仞
壁立千仞
五岳 东岳
三江五岳
摩擦 揣摩
摩拳擦掌
遗留 遗憾
路不拾遗
注意右部是“刃”不是“刀”。
tì
wū
涕泪 痛哭流涕
破涕为笑
巫峡 巫山
巫术 巫师
两个“人”字的捺变成点。
我会认
jì xiāng
蓟(北) 襄(阳)
多音字
裳
cháng(衣裳)[遮蔽下体的衣裙]
shang(衣裳)[衣服]
从军行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战士出外打仗的情景。
课程导入
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诗多描写边塞生活,有些诗还生动地描绘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斗场面。这类诗写得气魄雄伟,声调铿锵,语言精确,用心理描写展现军人爱国立功和思乡怀土的内心世界。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
连绵不断的云。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不打败楼兰他们誓死不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铠甲,古代兵士穿的战衣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细读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边塞条件艰苦
将士思念家乡亲人
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 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不破楼兰终不还。
细读诗的后两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誓死破敌,保国卫边的豪情壮志
时间之漫长
战事之频繁
敌军之强悍
决心之强大
主旨概括
诗中主要抒写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杀强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戍边的艰苦和思归之情。全诗格调悲壮,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
遥望玉门关
思乡离情
豪情壮志
从军行
百战终不还
板书设计
一、背诵《从军行》。
二、结合对诗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编写成一个小故事。
课后作业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作者介绍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创作背景
秋天的后半夜,天快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题目含义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三万里河东入海
三万里:虚指长度。
河:黄河。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遗民:原宋朝老百姓。
胡尘:借指暴政。
遗民泪尽胡尘里
他们盼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课堂小结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愁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留恋、关切与祝福。
课堂小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该诗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小练笔。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作者介绍
jì tì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xiāng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词语理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关外忽然传出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把衣裳都打湿了。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的忧愁已不见;我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天我要放声歌唱,纵情饮酒,美好的青春正好伴着我们返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们要立即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经过襄阳,再北上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抒发诗人因多年战乱终于结束,朝廷收复失地而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主旨概括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