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红楼春趣
1.认识“恰、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重点)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同学们读过这本书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部名著。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他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心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作者介绍
本文节选自第七十回《林黛玉进荣国府》。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历程,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资料链接
恰(巧 ) (抽)屉 嫣(红) (忌)讳
晦(气 ) (土)墩 (金)钗 敞(亮)
雯(华) 袭(击)
我会认
喇
lā(豁喇喇)
lǎ(喇叭)
我会认
近义词
反义词
恰似——好像 齐整——漂亮
小器——小气 晦气——倒霉
忌讳——禁忌
齐整——丑陋 精致——粗糙
晦气——喜气 小器——大方七手八脚——有条不紊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了解事情的经过、起因、结果。
整体感知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起因: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风筝挂在竹捎上。
经过:大家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起来。
结果: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风筝挂在竹捎上。大家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起来,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这个故事人物很多,请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的人物用红笔圈起来。文中还出现了很多风筝,请根据人物圈出他们各放的什么风筝?
研读课文
美人风筝
大凤凰风筝
大蝙蝠风筝
一连七个大雁风筝
宝钗
宝琴
宝玉
黛玉
探春
紫鹃
看到这么多风筝,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各式各样
形形色色
眼花缭乱
五花八门
文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写出了风筝撞在竹子上发出的巨大响声。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既是比喻,又是夸张,风筝触竹发出巨大声响,必将引出丫鬟出门观看,引出下文放风筝。
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
反问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且语气更为强烈,表现了人物直爽的性格特点。
探春笑道:“紫鹃也太小器了。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从探春、黛玉的话,我们知道放风筝可以放晦气,捡拾掉落的风筝是忌讳。
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一连串动词写出了众人放风筝前的准备工作。
你从众人忙乱地准备放风筝的工具,体会到了什么?
小丫头们兴高采烈地准备着放风筝的工具。从中体会到她们听说要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心中欢喜”写出了高兴的心情。
从宝玉的言行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看出宝玉是一个性格随和,待人宽厚,易与相处的人。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上,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从这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
文中各种风筝的寓意:
蝴蝶风筝:美丽和爱情的象征
螃蟹风筝:财富和权势的象征
蝙蝠风筝:寓意遍福
七雁风筝:寓意高贵吉弃雁
凤凰风筝:寓意祥
拓展园地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这句话说明黛玉是个放风筝的高手,知道问题出在顶线不好。与下文“那一年不放几个子”相照应。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从这一系列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绢子垫着手”是怕线割伤了手,“将籰子一松”动作娴熟。“风紧力大”之时放风筝是最困难的,这时候黛玉却动作娴熟,说明黛玉是一个放风筝的高手,与上文“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呼应。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随风风飘荡的样子;“一时”“展眼”突出了风筝随风而去后,在天空飞行的速度很快。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作者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与题目《红楼春趣》呼应,点明主题。
文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
(1)黛玉提议放风筝,小丫头们急忙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准备放风筝的工具。
(2)众人都拿自己的风筝来放,独有宝玉的风筝飞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来了,急得他头上出汗,众人都笑他。
(3)风劲过来时,黛玉接过风筝来放,感受放风筝的乐趣,绞断风筝线,放走了晦气。
(4)众人一齐收线,结果风筝线断,飘飘飖飖飞去,热闹非凡,十分有趣。
送走捡来的风筝
红
楼
春
趣
自由
快乐
热爱
生活
放飞各自的风筝
放飞风筝,美好心愿
准备工具和风筝:忙乱、快乐
飞上天空:宝玉急、黛玉教
把风筝放上天空
层次梳理
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大家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主旨归纳
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近义词。
1.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 ( )
2.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
( )
好像
精美
随堂练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