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内容。2、??? 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音乐的兴趣。3、??? 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教学过程: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九幅图画,初步了解游戏的全部内容。(图片)2、教师设问,首先是这个游戏如何进行,是全班在一起做还是分组竞赛?其次是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几步,用掷骰子还是抽签,谁来当评委?3、学生可以分为小组讨论或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可以总结以下几点:(1) 这个游戏可以集体做,也可以分组竞争。(2)用骰子掷不妥,因为骰子可能有“5”或“6”,而课本的游戏中一共只有“9”,如跳得过多,一下子就达到终点,就失去了全面复习的意义,所以用抽签的方法(“1”或“2”)较好。(3)? 集体做时由教师当评委,分组做时由一组学生(轮流担当)当评委。4、先进行集体游戏,由班长抽签决定向前的步数,其中的“2”(说出这是什么乐器)可由教师出示实物,不要局限于铃鼓;“3”和“6”可分别请两个小组的学生用打击乐器及几种非常规音源和人声来模仿;“4”由教师播放〈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吹芦笙〉的录音(无歌词的伴奏带)请学生说出歌名。到达“8”时,如抽签抽到“2”则在原地待命,并将“8”的内容重复做一遍,教师可将节奏变换。直到抽到“1”,才能进入终点“9”。5、教师对游戏的全过程予以总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6、分组进行游戏,仍可能有很多种方案,例如将全班分成四组,第一、二组先进行,第三、四组当评委,下一遍则反过来。还可以四组同时进行,由教师当评委,但当几组同时进行游戏时,“2”和“4”的内容必须不断变化,“3”和“6”的模仿手段及声响也应个组有异,如后面的组照搬前面的模仿手段,应让其停走一次。7、?当有一组先到达终点后,游戏不要结束,要等全部参赛组到达时才结束,先期到达的组可以帮后面的组员一起进行表演。课堂小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说出自己的收获,并指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