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竹石》。(重点)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重难点)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各朝各代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李贺、明代诗人于谦、清代诗人郑燮的诗歌。
课程导入
我会写
luò
chuí
záo
fén
网络 脉络
络绎不绝
开凿 确凿
凿壁偷光
锤炼 铁锤
千锤百炼
焚烧 焚毁
心急如焚
两横,不是“羊”
横长
研读课文
第一
部分
马诗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代诗人,世称“诗鬼”。他作诗善于想象,多用神话传说,诗境新奇瑰丽。其主要作品有《马诗》《雁门太守行》等。
作者介绍
试着读一读:
燕山月似弓
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字义。
yān
燕山月似弓
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字义。
你读对了吗?
燕山:这里指边塞。
络脑:马笼头。
何当:何时将要。
快走:驰骋。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再读诗歌,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戴着金络脑的马驰骋在寒冷荒凉的边塞战场上。
思考:看到“沙如雪”“月似弓”“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渴望建功立业的马儿自知遥遥无期,无奈至极,又寄托无限期盼。
思考:“何当”说明了什么?
结合课前查阅的诗人资料,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以马自喻,具有雄心壮志,但怀才不遇,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志向。
第二
部分
石灰吟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名臣。其主要作品有《石灰吟》《岳忠武王祠》《北风吹》等。
作者介绍
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字义。
石灰石在熊熊烈火中依然从容不迫,只要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
思考:读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诗人的小故事。
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字义。
于谦“清廉”小故事
太监王振掌权后,作威作福。每次进京奏事,进见王振的官员,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而于谦从不带任何礼品。
有人劝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
通过上则小故事以及组内交流,你认为诗人写此诗用意何在?
诗人以石灰自喻,坚守高尚情操。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志向。
第三部分
竹石
郑燮(xiè)(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文学家、书画家,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擅长画兰、竹和石。其散文率真自然,富有风趣,《家书》传诵尤广。
作者介绍
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字义。
试着读一读:
千磨万击还坚劲
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字义。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g
你读对了吗?
再读诗歌,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思考:看课文插图,结合“破岩”“千磨万击” “东南西北风” ,你能感受到什么?
竹子面对恶劣环境仍然坚定、不屈不挠。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诗人的生平经历。
郑燮“为民请愿”被罢官
郑燮出身贫寒,幼年丧母。十三年,乾隆封他为书画史。十八年,他因饥荒为民请愿,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员的利益,被诬罢职。
通过上则小故事以及组内交流,你认为诗人写此诗用意何在?
诗人以竹自喻,正直不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随堂练习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中,“何当”的意思是( ),“清秋”指的是( )。
2.《石灰吟》托物言志,借写( ),表达诗人不避艰险、不怕牺牲、坚守高尚情操的志向。
3.默写:( ),任尔东西南北风。
随堂练习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中,“何当”的意思是( 何时将要 ),“清秋”指的是( 天气凉爽的秋天)。
2.《石灰吟》托物言志,借写( 石灰石),表达诗人不避艰险、不怕牺牲、坚守高尚情操的志向。
3.默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