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碳循环
(1)概念:碳元素不断地在________、水圈、岩石圈以及________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过程:
大气圈
生物圈
2.温室效应
(1)概念: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__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__将热量返还给地面。
(2)作用:维持地球表面的______。
(3)变化:人类活动引起的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温度
温室气体
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碳排放原因
(1)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消耗了大量的____、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它们通过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2)植被破坏: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_____、草原等的大规模破坏,导致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_____减少。
(3)地表水域减少:二氧化碳的_____、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煤
森林
贮存
吸收
2.影响
破坏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和_______,增强了大气的__________,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_________。
(1)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2)
碳平衡
温室效应
环境安全
(3)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__________加剧。
(4)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__________;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______
______,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威胁人类健康。
气象灾害
新陈代谢
范围
活动
思考感悟
印度洋上被称为“人间天堂”的马尔代夫的国民都在忧心其未来能去哪儿,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海平面不断上升,岛国马尔代夫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海水淹没,从而使马尔代夫国民失去家园。
三、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原因:各国历史责任和_________不同。
2.发达国家
(1)历史上: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_______产生的。
(2)目前:发达国家_____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3)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_______。
3.发展中国家
(1)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_____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2)不能为了发展而_____环境,也不能因为碳减排而_____贫困、制约发展。
现实能力
工业化
人均
碳转移
增长
延续
牺牲
(二)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1.碳交易:《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_______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______的“交易机制”。
2.碳减排额:《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_________有定量的强制要求。
3.发达国家完成碳减排额措施
(1)通过_____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
(2)通过_____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减排指标。
排放权
排放权
碳减排额
技术
购买
(三)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1.中国的承诺
2015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2.中国的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____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3.中国的行动
我国积极推进_________,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4.中国的成就
我国___________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绿色发展
低碳
碳排放强度
视野拓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当堂检测
右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此图可以说明( )
A.绿色植物的平衡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跨越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密切相关。工厂、汽车等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④),同时森林等植被减少,大大减弱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②),由此可判断图中②④环节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第2题,图中的碳循环经过了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答案 1.D 2.B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码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减少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 第3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吸收的地面辐射(①)增强,进而大气逆辐射(③)增强,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气温升高,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粮食产量。
答案 3.A 4.A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下图反映了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为( )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省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 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5题,根据示意图判断第一产业碳排放量增加很少,但碳排放总量增加较多,因此第一产业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①正确;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总体上升,但所占比例没有持续上升,②错误;第三产业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③错误;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④正确。综上,选D。第6题,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可以减少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从而减少碳排放总量,①正确;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减少碳排放总量,②正确;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并不能减少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③错误;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不符合目前的现实情况,会阻碍经济发展,④错误。综上,选A。
答案 5.D 6.A
碳排放系数是指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变化(变弹系数)是反映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变化对该地区碳排放系数的影响。下图为北京市碳排放变弹系数图。据此完成7~8题。
7.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北京市经济规模经历先升后降再升
B.图示期间北京市人口规模经历先降低再上升
C.1985—1995年北京市经济规模扩大,增加了碳排放
D.1985—1995年北京市人口迁出多导致系数下降
8.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有纸化办公,减少电磁辐射
B.生活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C.人走不关灯,保持屋内通明
D.外出就餐时,践行“光盘行动”
解析 第7题,根据示意图判断图示期间北京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图示期间北京市人口规模不断上升;1985—1995年,北京市经济规模扩大,增加了碳排放;1985—1995年,北京城市规模扩大,以人口迁入为主。第8题,践行“光盘行动”可以减少食物浪费,从而减少碳排放。
答案 7.C 8.D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过程中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甲图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乙图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甲
乙
(1)列举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人为原因。
(2)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解析 第(1)题,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是“人为原因”,从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与破坏植被、水域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等方面列举。第(2)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进而会淹没沿海低地,导致海水入侵等。
答案 (1)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规模毁林;地表水域减少。
(2)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造成海水入侵等。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