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1.1 战云密布的欧洲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1.1 战云密布的欧洲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4 15:2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战云密布的欧洲课标要求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背景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1、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再次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浪潮。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2、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激烈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同盟国与协约国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A、传统武器性能提高
B、新式武器扩展海空
C、新的交通手段
D、新的通讯工具
根本原因实质突破地域范围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德国:“泛日耳曼主义”
俄国:“泛斯拉夫主义”
英国、法国:对外扩张的极端主义
列强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一战爆发的背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表现:三对基本矛盾(根本原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具体原因)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时代背景与以往不同,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和整体世界形成以后发生的,因此战争的特点和影响也与以往大不相同。整体世界形成后,少数大国的殖民地和经济利益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由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局部地区的利益会牵涉到全球性利益。因此,少数大国的争夺具有了全球性,使得战争具备了转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参战的国家只有动员国家的全部力量,才能够维持战争。这样,现代战争涉及的范围和残酷性远远超过了近代战争。1876---1914年殖民面积简表 巴尔干问题普法战争后果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1904年英法签定协约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1907年英俄签定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在奥地利帝国基础上建立的二元制君主国。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国。1866年的普奥战争,以奥地利失败而告终。根据俾斯麦的小德意志方案,德意志走上以普鲁士为首的自上而下的统一道路,奥地利被排除在外,迫使奥地利转向巴尔干、地中海地区寻求发展,而对国内的民族矛盾采取让步政策,1867年6月帝国议会通过奥匈协定,正式建立奥地利-匈牙利君主国,简称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为帝国元首,兼有匈牙利国王称号。帝国以莱塔河为界分奥匈两部分,同为主权国家,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外交、军事、财政由帝国政府统一办理。国家支出按比例分摊,订有货币、关税盟约以保证两国经济上的协调或统一。‘
??? ???奥匈帝国幅员辽阔,版图仅次于俄国,居欧洲第二位。立国后,工农业、科学文化均有长足发展,是欧洲主要强国之一。但日耳曼人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导致民族斗争此起彼伏,政治上极不稳定。在外交上,奥匈帝国初期与法国接近,试图遏制普鲁士在欧洲势力的增长,普法战争后,开始逐渐转变为同德意志帝国合作,并同意大利和俄国接触。1881年奥地利在巴尔干扩张得手,与塞尔维亚订立同盟条约,将其置于控制之下。1882年5月与德、意结成三国同盟。1908年又正式合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引发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战后,塞尔维亚日益强大,构成对奥的威胁。1914年6月,奥皇储斐迪南在波斯尼亚指挥炫耀武力的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为假想敌,激化了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情绪,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分子炸死,德奥集团以此为借口,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