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新版九年级下册《8.3 海水“制碱”》2022年同步练习卷(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A. 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 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且无明显现象的是
A. 与 B. 与
C. 与 D. 与
工业上常用侯德榜先生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纯碱和氯化铵,但却不能用此法制取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A. 溶解度较小 B. 溶解度较大
C. 溶解度较小 D. 溶解度较大
根据下列各组提供的试剂,判断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A. 溶液和溶液 B. 溶液和稀硫酸
C. 溶液和溶液 D. 溶液和稀盐酸
碳酸氢钠的俗名是
A. 烧碱 B. 纯碱 C. 小苏打 D. 熟石灰
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水果糖溶于水证明分子的性质
B. 鸡蛋放入醋中变成软壳蛋
C. 用水、白糖、柠檬酸、小苏打制汽水
D. 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呈碱性 B. 固体难溶于水
C.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 可用于烘焙糕点
对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分类及其用途所对应的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选项
用品
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分类 盐 碱 酸 碱
用途 用于制作糕点等 用于玻璃生产等 用于除铁锈等 用于粉刷墙壁等
A. B. C. D.
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时间长了有一些白色固体,这些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A. 氢氧化钠 B. 碳酸钠 C. 氯化钠 D. 碳酸钙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其化学式、用途都相符的是
A. 烧碱、、制玻璃
B.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 苏打、、造纸
D. 食盐、、化肥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C. D.
下列中能正确表示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如图表示向的硫酸溶液中滴加水
B. 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如图表示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如图表示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原理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较多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的原因是
A. 使更易被吸收 B. 比更易制取
C. 的密度比大 D. 为了增大的溶解度
某制碱工厂以粗盐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流程中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 按流程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三种沉淀
C. 流程Ⅱ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D. 流程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是一种常见的盐,多角度看物质可以提高对该物质的认识。
俗称______。
从类别看,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从用途看,可制备某些物质。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传统的食品--皮蛋,制作皮蛋料泥原料主要有生石灰、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等。将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得到皮蛋料泥、料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步骤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步骤的现象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写出步骤加稀盐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实验及产物组成测定:如图为某小组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用硫酸铜溶液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一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二同学进行了实验二,发现了与实验一不同的现象,于是将实验二反应后的物质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浅蓝绿色固体样品。取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资料:
和溶液混合可生成、铜为价等多种产物。
时,发生分解生成、。左右,发生分解生成、和气体。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 ______。
控制温度为,对样品进行热分解,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再通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装置增重。则样品中含和。
再通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
样品中含质量为 ______。
控制温,对样品继续进行热分解,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测得装置又增重,中残留固体的质量为,则中,::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是滴加盐酸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产生;
A、因为使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不正确;
B、滴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的出碳酸盐外还有硫酸盐,故不正确;
C、加热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不一定只有碳酸盐。
故选:。
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是滴加盐酸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
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是滴加盐酸,如果产生气体,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产生.
2.【答案】
【解析】解;、与能反应由白色沉淀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B、与能反应有气体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C、与不能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D、和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
首先判断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是否能发生反应,然后再分析是否有气体沉淀等明显现象.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在解答时特别注意习题中限制条件:生成沉淀、气体等,并要熟悉常见的有色的离子.
3.【答案】
【解析】解:溶解度较小,工业在特定温度下反应使生成的大量析出。和钠性质接近,制也应该是类似原理,溶解度大。析出量小,采集不方便。
故选:。
根据工业上常用侯德榜先生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纯碱和氯化铵,可知反应只所以可进行,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易于分离;运用类比的方法回答.
了解联合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纯碱和氯化铵,学会利用类比的方法处理问题.
4.【答案】
【解析】解:、溶液和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有沉淀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有水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溶液和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选:。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两物质交换成分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反应才能进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水果糖溶于水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实验能够成功。故A正确;
B、醋酸和蛋壳中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鸡蛋放入醋中变成“软壳蛋”能够成功,故B正确;
C、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水、白糖、柠檬酸、小苏打可以制汽水,能成功,故C正确;
D、食盐水能促进铁生锈的速率,不能成功,故D错误。
故选:。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答案】
【解析】解:、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固体可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用于烘焙糕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盐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碳酸氢钠是一种盐,受热时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于制作糕点等,故A正确;
B、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B错误;
C、盐酸是一种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可用稀盐酸除铁锈,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此可用氢氧化钙来粉刷墙壁等,故D正确。
故选:。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具有碱性,空气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主要物质为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是:;以的形成存在,最后风化生成;
故选:。
根据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注意把握空气的成分以及钠的常见化合物的性质。
10.【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物质的俗名与其化学式不对应,故选项错误。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物质的俗名与其化学式不对应,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不能用作化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通常情况下,碳酸钙不能分解,该选项不能实现;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选项能够实现;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选项不能实现;
D、通常情况下,氧化铜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铜,该选项不能实现。
故选:。
A、通常情况下,碳酸钙不能分解;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通常情况下,氧化铜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
【解析】解:、向的硫酸溶液中滴加水,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始终显酸性,不可能大于或等于,故选项图象错误。
B、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一开始就产生沉淀,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象正确。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不可能减少至,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
A、向的硫酸溶液中滴加水,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始终显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侯氏制碱法”的制取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因为食盐水是中性的,只有少量和水起反应,不利于吸收二氧化碳;而氨盐水是指在饱和食盐水通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体积水溶解氨气,氨水是碱性的,能和酸性氧化物反应,少量生成碳酸铵,过量,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说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故选:。
1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答】
A.加入的三种溶液中,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最后,而氯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颠倒顺序,说法错误;
B.按流程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四种沉淀,即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说法错误;
C.流程Ⅱ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说法正确;
D.流程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法错误。
故选:。
15.【答案】纯碱或苏打 合理即可
【解析】解:碳酸钠俗称是纯碱或苏打。
从类别看,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制备某些物质。如,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要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纯碱苏打
;
合理即可。
根据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从类别看,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可制备某些物质。如,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要求,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漏斗 碳酸钙 ,,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解析】解:步骤是过滤,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故填:漏斗。
步骤的现象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
故填:碳酸钙。
步骤加稀盐酸时无明显现象,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步骤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故填: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产生蓝色沉淀 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氢氧化铜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全部推入中 ::
【解析】解:一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蓝色沉淀;
二有气体生成的实验的实验步骤是装药品前要先检测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分析实验目的和测定原理可知,控制温度为,对样品进行热分解,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再通一段时间的目的是将氢氧化铜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全部推入中,使测定结果更准确,故答案为:将氢氧化铜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全部推入中;
时,发生分解生成、,则反应方程式为
设样品中含质量为,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左右,发生分解生成、和气体,生成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为。
设中的的质量为,的质量为
中的的质量为
则中,::::::
故答案为:::。
一依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分析;
二依据有气体生成的实验的实验步骤分析;
依据实验目的和测定原理分析;
依据时,发生分解生成、,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依据左右,发生分解生成、和气体,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是利用实验装置、实验流程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