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7老山界(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体会本文朴实优美的语言里流露着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 教案 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1)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2)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本文写的就是1934年冬,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后,翻越老山界的情景。 (3)新词大本营: 惊惶(huáng) 欺侮(wǔ) 苛捐杂税(juān) 酣然入梦(hān) 矗立(chù) 点缀(zhuì) 咀嚼(jué) 呜咽(yè) 澎湃(péng pài) 蜷缩(quán) 2.整体感知课文,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完成下表。 (3)理清文章的层次思路: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下午①瑶民家②瑶家大嫂③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天黑④半山腰红军战士⑤准备爬山⑥夜里山脚下⑦红军战士夜行军半夜⑧山路上红军战士⑨半夜露宿⑩黎明以后雷公岩红军战士、医务人员翻越雷公岩下午山顶红军战士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山界 练习: 1、文中“像春蚕……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文章用大量的篇幅来写与瑶民攀谈的事,是否离题?为什么? 四、总结:(具体方法。 ) 1.培养学生默读能力,课文概括能力。 2.练习与巩固。 五、作业布置:(具体内容,完成时间要求。 ) 1. 抄写课文生字词。 2.分析文章29节中“机关枪声很密……去显显身手呢?”
板书设计 背景介绍和作者了解 课前检查 默读与理解 学生交叉展示
课题 7.老山界(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体会本文朴实优美的语言里流露着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 教案 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导入 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作为导入。 二.理解课文,品味语句。 1.“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用“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像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形容山泉时断时续,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3.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 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 三.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4.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其作用是什么?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这也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5.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加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6.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 ①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②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③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7.文中第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第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第18段的描写行不行? 行。这段描写是对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时壮丽、宏伟的景象,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三、练习:(练习内容,设计意图,评价方法。) 一.根据课文内容,分析语句的作用。 1、“半夜突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肤,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的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和我们这样的接近哪!”。 2、“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四、总结:(具体方法。 ) 1.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探讨,归纳展示。 2.让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五、作业布置:(具体内容,完成时间要求。 ) 1、完成优质课堂《名师学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示?
板书设计 背景介绍和作者了解 课前检查 默读与理解 练习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