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1 09:0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大家知道他是谁嘛?
《资治通鉴》
新知认知
了解作品作者:
本文选自___________,此书是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记载了从_____到_____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1019-1086),字_____,北宋______家、______家。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战国
五代
君实
史学
政治
预习交流
交流:我所知道的历史人物
孙权
吕蒙
鲁肃
鲁肃
孙权(181-252)
字仲谋,自称为春秋时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军,获赤壁之捷,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字子明,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吕蒙 ,东吴大将
鲁 肃
字子敬,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周瑜死后,官至东吴大都督,统领东吴兵马。
文章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很快又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立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创作背景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资,帮助。治,治理。通,贯通。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zhuan)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编年体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历时近十九年主持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也是我国现存编年体通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朗读课文。
一读
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涂(dāng 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课文。
二读
疏通文章
读懂文意
朗读课文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事情

事务
难道


句末语气词

应当
历史
罢了

哪里像
以(之)为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开始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为什么
主谓,无实义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读书人
再,又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同“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文言积累
通假字
语气词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达 意作用,用法灵活
①邪!反问语气 “吗”
②耳 限止语气 “罢了”
③乎!感叹语气 “啊”
重点词汇
平时学习一定要重视归类整理哦!
古代称谓语


博士
阿蒙
大兄
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古代王侯的自称。
古代专管经济传授的学官。
表示亲昵的意思。
长兄。
重点词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单独,孤单。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但当涉猎 (古义:只,只是;今义:但是)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1、博士
2、往事
古意:历史。
今意:过去的事情。
古意:当时专掌经学传 授的学官。
冯博士
今意:学位的最高一种。
重点词汇
一词多义



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掌管
应当

认为
了解
知晓,识别
重点词汇
文言句式
省略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倒装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结友”前省略“与蒙”,即“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吴下阿蒙
指学识浅薄的人。
成语积累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说“刮目相看”,强调看法上的改变,含褒义。
朗读课文。
三读
读懂文章
品析人物
朗读课文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合作探究
1.孙权是怎样一步步地劝说吕蒙读书的?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方法、目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合作探究
2.结合孙权的身份地位,说说这样的劝导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他对吕蒙的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赫然可见。
劝导他人要讲究策略。
(2)蒙乃始就学
(开导见效,行动)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表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正面写学有所成,语言)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借口,不想学)
3.劝学的结果怎样?课文是如何表现的?
4、鲁肃赞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言夸赞(侧面描写,突出说明吕蒙学有所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拜蒙母,结友而别。”
行动上的表现
为什么鲁肃与吕蒙结友?
1吕蒙坦诚豪爽,知错就改。
2吕蒙经过学习,已经是一个有学识的人。
3鲁肃敬才爱才。
品味语言,分角色朗读 :
孙权 : 1“不可不学!”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不悦、责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
(孙权)
(鲁肃)
(吕蒙)
孙权
吕蒙
鲁肃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好学。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孙权劝学
5.概括人物形象,思考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对话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熟若孤?
(善劝)
(敬才 爱才)
(能听取意见)
(侧面描写)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先——辞——军中多务
后——就——学有小成
孙权劝学
吕蒙学习
鲁肃赞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
吕蒙
小结:
(必要性)
(目的、方法)
(婉转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读书益处)




(自豪)
(对比)
孙权:劝人要讲究策略。运用好方法,才有好收获。
多角度谈启示
鲁肃:1、不要用老眼光看变化的人和事。
2、对别人的进步要及时赞美。
吕蒙:1、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
3、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
4、读书能提高人的知识才能。
主题思想
本文叙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劝学的故事
孔子对伯鱼说:“鲤呀,我听说有可以整天使人不知厌倦的,恐怕只有学习吧!一个人的容貌形体是不值得向人炫耀的,勇猛的力气是不能让人感到害怕的,祖先是不值得向外人称道的,宗族姓氏是不值得称耀的。最后有好的名声,扬名四方、流芳后世的,难道不是学习的功效吗?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拓展延伸
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不修饰就没有好的容貌举止,没有好的容貌举止别人就不会亲近,失去了彼此的亲近就会失去忠信,没有忠信就失去了礼,失去了礼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让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让人靠近感到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就好像一个污水池,有雨水流到里面,苇草丛生,虽然有人来观看,可有谁知道它的源头呢?”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