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件3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8 18: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关于描写“秋”的诗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 高》
悲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霖》
凄苦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悲伤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辽阔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壮美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壮丽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
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1923~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参与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南洋,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一 、解题
“故都”即北京,当时称为“北平”,作者为什么不说“北平的秋”呢?
“故都”两个字指明描写的地点,不说“北平”而说“故都”含有深切的眷念、热爱之意,也别有一种文化意味暗含其中。“秋”字确定描写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契合。
细读入心 品味鉴赏
1、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
写景的方法
1、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
2、采用不同视角:仰视、俯视、近观、远观
3、适合自己心境和吻合景致特点的修饰语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黄酒不如白干性烈,稀饭不如馍馍解饿,鲈鱼不如大蟹味厚,黄犬不如骆驼个大。比较点是“秋味”,突出了北国之秋比南国之秋更够味,更符合作者的心境。
7、第2段和第13段写南国之秋,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使之与故都的秋形成对比,从而使故都的秋的特点更加突出,更表现出对故都的秋的眷恋热爱;另一方面从文章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之势。




廿四桥的明月
钱塘江的秋潮
普陀山的凉雾
荔枝湾的残荷
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三、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喜欢秋景,但是看到秋景怎么会有悲凉的情绪产生
客观方面:故都秋天的景物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萧索落寞的景象。
主观方面:(1)社会环境的黑暗。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
(2)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文人见落花而伤春,看流水而感时。他需要这样的景物来排遣内心的忧郁苦闷,把复杂微妙而难言的情怀,寄寓在秀丽的自然景物之中,委婉而又曲折地表达出来。
(3)文人的悲秋情结
写一段描绘秋天的文字,加入自己的感情。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