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选择题
1.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该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琴身
2.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 A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这说明( B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水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4.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D )
A.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
B.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5.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在另一端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哪种物质传播的?( B )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6.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据说太空中的陨石撞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无声无息,在其附近的人听不到一点声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陨石的撞击时不振动
B.陨石撞击岩石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能听到巨大的声响,因为固体能传声
7.如图是世界“吼王”杰米 温德拉“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只朝玻璃杯方向传播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C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10.“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 m/s,那么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1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小明列举了以下四种体验声音产生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A.把发声的音叉的叉股插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B.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
C.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上下跳动
D.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
二、非选择题
12.声音是由物体__振动 _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声源 __。
13.振动停止,__发声 __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14.声音的传播需要__介质 __,声音可以在__固体 __、__液体 __和__气体 __等物质中传播,不能在__真空 __中传播。
1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不同 __,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__固体>液体>气体 __,声速在同一介质中随温度升高而__增大 __;20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340__m/s __。
16.声音具有__能量 __,声源的振动传播形成__声波 __,能量就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了。
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乒乓球被弹开 __,这说明了__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或其他轻而小的物体) 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空气 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铃声越来越小 __,由此可知__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__。
18.如图所示,木鼓是佤族等少数民族人民使用的民间乐器。历史久远,形制古朴,发音低沉,应用广泛。其中鼓响是由于木鼓__振动 __产生的;声音是通过__空气 __进入现场观众耳朵的。
19.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__琴弦 __(填“琴弦”或“空气”)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振动 __消失了;吹笛子时发出声音,是笛子中的__空气柱 __振动引起的;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电线__振动 __而产生的。
20.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振动 __。在这些实验中用到的探究方法叫__转换法 __。
21.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会“拐弯”的声音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都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 300千米处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
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__上 __(填“上”或“下”)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1 020 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__3 __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
(3)你注意过高速列车通过时的声音吗?夜晚和早晨听到列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请根据上面的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声音向温度低的地方拐弯,夜晚和早晨地表温度较低,声音沿地表传播,所以此时听到列车的汽笛声很清楚;白天,地表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开始上升,声音就向上拐弯,传到人耳的声音不多,人就听不清楚,有时甚至听不见。
22.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 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0 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不
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温度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__A __(填字母)。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如图,已知s1=20 cm,s2=80 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320 __m/s。第1章 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选择题
1.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该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琴身
2.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水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4.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
B.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5.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在另一端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哪种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6.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据说太空中的陨石撞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无声无息,在其附近的人听不到一点声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陨石的撞击时不振动
B.陨石撞击岩石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能听到巨大的声响,因为固体能传声
7.如图是世界“吼王”杰米 温德拉“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只朝玻璃杯方向传播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10.“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 m/s,那么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1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小明列举了以下四种体验声音产生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把发声的音叉的叉股插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B.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
C.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上下跳动
D.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
二、非选择题
12.声音是由物体__ _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 __。
13.振动停止,__ __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14.声音的传播需要__ __,声音可以在__ __、__ __和__ __等物质中传播,不能在__ __中传播。
1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 __,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__ __,声速在同一介质中随温度升高而__ __;20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 __。
16.声音具有__ __,声源的振动传播形成__ __,能量就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了。
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 __,这说明了__ 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 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 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 __,由此可知__ __。
18.如图所示,木鼓是佤族等少数民族人民使用的民间乐器。历史久远,形制古朴,发音低沉,应用广泛。其中鼓响是由于木鼓__ __产生的;声音是通过__ __进入现场观众耳朵的。
19.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__ __(填“琴弦”或“空气”)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 __消失了;吹笛子时发出声音,是笛子中的__ __振动引起的;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电线__ __而产生的。
20.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 __。在这些实验中用到的探究方法叫__ __。
21.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会“拐弯”的声音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都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 300千米处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
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__ __(填“上”或“下”)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1 020 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__ __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
(3)你注意过高速列车通过时的声音吗?夜晚和早晨听到列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请根据上面的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2.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 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 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
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温度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__ __(填字母)。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如图,已知s1=20 cm,s2=80 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 __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