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朝阳坡中学12-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将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11 S 32 Cl 3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如果没有物质的变化,就没有能量的变化
2.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
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①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三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5.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2012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B.将氢氧化钠固体投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
C.饱和食盐水电解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D.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在50℃时水的pH小于7
6.已知①2C(s)+O2(g) ═ 2CO(g) △H=-221.0 kJ/mol;②2H2(g)+O2(g) ═ 2H2O(g)
△H=-483.6 kJ/mol,则反应C(s)+H2O(g) ═ CO(g)+H2(g)的△H为
A.+131.3 kJ/mol B.-131.3 kJ/mol
C.-352.3 kJ/mol D.+262.6 kJ/mol
7.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由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 ═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8.对可逆反应A2(g)+B2(g) 2AB(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平衡时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为1∶1∶2
B.平衡时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9.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理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 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 ═ Fe3++2Cl-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 ═ Fe(OH)3↓+3NH+ 4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Ca(HCO3)2+2H+ ═ Ca2++2H2O+2CO2↑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OH- ═ 3Cl-+ClO- 3+H2O
11.某同学测得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 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呈酸性后,得出的关系,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c(CH3COO-)>c(CH3COOH)
B.c(Na+)=c(CH3COO-)=0.01 mol/L
C.c(CH3COO-)>c(Na+)>c(H+)>c(OH-)
D.c(CH3COOH)+c(CH3COO-)=0.02 mol/L
1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 ═ 2H2O(l) △H=-571.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B.已知C(石墨,s) ═ 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 ═ CH3COONa(aq)+H2O(l) △H=-57.4 kJ/mol
D.已知2C(s)+2O2(g) ═ 2CO2(g) △H1;2C(s)+O2(g) ═ 2CO(g) △H2,则△H1>△H2
13.已知:CH3CH2CH2CH3(g)+6.5O2(g) → 4CO2(g)+5H2O(l) (H=-2878 kJ;
(CH3)2CHCH3(g)+6.5O2(g) → 4CO2 (g)+5H2O(l) (H=-2869 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4.如图所示,条件一定时,反应2NO(g)+O2(g) 2NO2(g) +Q(正反应为放热)中NO的含量R与T变化关系曲线如图,图中有a、b、c、d4个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a B.b
C.c D.d
15.向饱和BaSO4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aSO4的溶解度增大、Ksp不变 B.BaSO4的溶解度、Ksp均不变
C.BaSO4的溶解度不变、Ksp增大 D.BaSO4的溶解度、Ksp都增大
16.如图所示,a曲线是298 K、101 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 △H=-92 kJ/mol
B.b曲线是升高温度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在298 K、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184>Q2>2Q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21分。
17.(13分)
中和热的测定:中和热测定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大小不同的烧杯、量筒、 、 。需要测量的温度有 和 。实验中使酸或碱过量的原因是保证反应完全,使测得的热量值准确,若用50 mL 0.5 mol/L的盐酸和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反应和用60 mL 0.5 mol/L的盐酸和6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不”)相同,中和热 (填“是”或“不”)相同。理由是 。
18.(8分)
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 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
(1)此时A的浓度c(A)= 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 mol。
(2)B的平均反应速率v(B)= mol/(L·min)。
(3)x的值为 。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3分。
19.(10分)
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带有可移动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L SO2 和1 L O2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若活塞可自由移动,平衡后,活塞停止在“2.1”处,该反
应中SO2的转化率为 。
(2)若开始时,充入容器的起始物质分别是:
①2 L SO2和1 L O2;
②2 L SO3(g)和1 L N2;
③1 L SO2、1 L O2 和1 L SO3(g)。
使活塞固定在“3”处,达到平衡后,容器中SO3(g)占反应混合物的体积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序号①②③和“<”、“=”或“>”表示)
(3)向(1)平衡后的容器中充入0.2 mol的SO3,活塞移动后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此过程中从外界共吸收了1.96 kJ的热量。写出SO2发生氧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0.(13分)
欲采用滴定的方法测定绿矾中样品的质量分数(约45%),根据反应:
2KMnO4+10FeSO4+8H2SO4 ═ 2MnSO4+5Fe2(SO4)3+K2SO4+8H2O。
步骤如下:
①称量样品3.0 g配成100 mL溶液;
②取20.00 mL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硫酸;
③将0.1 mol/L的标准KMnO4溶液装入滴定管,调节液面至a mL处
(见下图);
④滴定待测液至滴定终点时,滴定管液面读数为6;
⑤重复滴定2~3次;
⑥计算。
(1)实验步骤③中的溶液体积读数为 。
(2)实验步骤①、③中还需要使用的最主要的仪器分别为:① 、③ 。
(3)在步骤④的滴定操作中是否需要在待测液中加入指示剂 。(填“是”或“否”)
(4)若滴定时每次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则绿矾样品的纯度为 。(列出算式即可)如果步骤③中读数时俯视,则最终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21.(8分)
在Cl-和CrO2-4浓度都是0.100 mol/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忽略体积改变)时,问AgCl和Ag2CrO4哪一种先沉淀?(要求列式计算)
【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2CrO4)=9.0×10-12】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公主岭实验高中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21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3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21.(8分)
AgCl 先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