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细节描写中的眷眷亲情

文档属性

名称 体味细节描写中的眷眷亲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4 19: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体味细节描写中的眷眷亲情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4 课时,共12 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了解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合情况,了解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了解描写的定义和种类,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作用,为鉴赏文本、写出优秀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选取三篇文章《项脊轩志》《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组成一个主题单元,单元主题是:体味细节描写中的眷眷亲情。
这三篇文章中,第一篇是文言文,其余两篇是现代散文,可统称为抒情散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达人间亲情,又都有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通过阅读鉴赏三篇文章传神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眷眷的亲情。
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把本单元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 走进至情文章《项脊轩志》《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 专题二,细节描写方法探究;专题三,成果展示: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亲情的平凡而伟大。每专题4课时,共12 课时。
这三个专题的确定都紧扣教材,通过诵读、小组合作交流,质疑问难,让学生深刻体会细节描写的方式,品评细节描写的无穷魅力。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课文,积累部分实词的义项,掌握文言虚词“于”“以”的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准确翻译文言语句,努力做到“信”、“达”、“雅”;
2. 体味文本表情达意的技巧,尤其传神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网站,了解归有光、贾平凹、史铁生的生平、文章风格和创作的时代背景;
2. 通过诵读,了解文本传达的情感;通过品味,思考语言的表现力,并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3. 建立论坛,并创建散文贴吧,发布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疑答难;
4. 展示成果,情感升华。利用橱窗展览、主题班会、诗歌朗诵会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走进归有光、贾平凹、史铁生的内心世界,感悟眷眷的亲情。
2.了解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中“亲情。
3.珍惜眷眷亲情,热爱甜美生活。
对应课标
1.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文本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5.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三篇文章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发现的最感人的细节是哪一部分?请选取其中一个,进行初步鉴赏。
3.你涉猎到的其他亲情作品中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吗?这些细节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4.细节描写的种类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作用?
专题划分
专题一, 走进至情文章《项脊轩志》《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 (4 课时)
专题二:细节描写方法探究 (4课时)
专题三:成果展示——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亲情的平凡而伟大。(4课时)
专题一
走进至情文章《项脊轩志》《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是走进《项脊轩志》《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几篇文章,疏通文本,掌握几篇文章抒发情感的角度,为下面的细节描写打下基础。学习《项脊轩志》要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了解重要的词语,明确文言句式,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学习《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要扫清文字障碍,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通过三篇文章的阅读,分析思考,细细品味,找出感人的细节描写,思考细节描写的类型特点,分析细节描写表情达意的作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掌握《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
2.了解《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的文本内容;
3.了解三篇文章抒发情感的不同点;
4.比较三篇文章细节描写的异同点。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项脊轩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是个好儿子”?
3.《我与地坛》中母亲活的苦吗?
4.这三篇文章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分别是哪一部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鲁人版第三册第一单元《项脊轩志》《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细节描写的评论文章;写作技巧类“细节描写作用”相关文章;亲情美文系列范文。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课本、练习册等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导入文本。
2.介绍作者
根据预习情况,学生介绍作者,教师适当补充,强调文本重点。 3.自读课文,对照书下注解,逐句翻译课文。
(1)掌握5个多义词;进一步了解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2)学会翻译;
(3)记下疑难问题。
4.突破疑难问题。
小组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投影交流,质疑问难,突破重要的实虚词,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
5.诵读全文,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重点、难点词句的含义; 2探究课文: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为四个小组,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别对课文细细品评: (1)一个书斋; (2)两种情感;? (3)三世变迁; (4)几位女性。 要求:(1)紧扣自己的小课题;(2)学习本文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发感情的特点;(3)在通读和借鉴有关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小组选题情况,可合作,可分述。
3.交流展示——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答案:
(1)一个书斋——项脊轩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脊轩”,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 (2)两种情感——悲和喜。 全文以第二段作为过渡,承上启下,或侧重写喜,或侧重叙悲; (3)三世变迁——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归家三代变迁的情况的? (4)《项脊轩志》中的几位女性: 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 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作者主要抓住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描写的: 之一:祖母过来探望“我”,看到孙儿静静读书轩中,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有关爱之情,又有赞赏之意。 之二:祖母离开时,轻手阖门,自言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小小的细节,流露出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喃喃自语中,尤其一个“久”,一个“待”,寄托了祖母对归家多年功名无望,而今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之三: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情真真意切切,话语中寄托了祖母殷殷的希望。作者写到这里,回顾自己多年来科举路上的坎坷,怎能不禁不住大哭一场呢? 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作者借物抒情,看似轻轻一笔,却使文章“余音缭绕,三日不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自然想起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而如今,物是人非,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浓浓的怀念之情与树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4.学以致用——口头作文:从现实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某种感情。
第三课时
1.阅读《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是个好儿子”?
②《我与地坛》中为什么说“母亲最苦”?
2.请找出两篇文章抒发情感的不同。
3.提供作者情况与背景,引领学生深刻体验抒发的情感。
4.现场演练: ,我想对你说。(横线上可以填写你的亲人、朋友等等)
第四课时
思考这三篇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写法,初步探究细节的妙处。
1.自由发言: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
2.分组探究感人细节的魅力
组内交流,找出细节描写的无穷魅力。
具体方式: 句子+细节描写类型+作用
交流过程中,句子要朗诵出来,教师设定情景,让学生写出细节描写的类型和作用并具体落实到纸上。
3.师生共同讨论: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大胆梳理、积累,能掌握必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会翻译重点句子。
2.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
3.大胆质疑,互相启发,合作学习。
4.能够通过细致的品读和比较,发现文章抒发作者情感的不同和细节的不同。
专题二
探究细节描写的写法与作用
所需课时
课内3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专题一的基础上,通过拓展阅读,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方叶《最后的沐浴》、朱德《我的母亲》等一系列亲情文章,写下读书笔记。
阅读名作中的经典细节,纵向阅读,拓宽思维。
各小组借助qq群、网页论坛及百度贴吧,交流学习体会,找准细节,分析其高明之处。
探究亲情散文中精彩细节描写的作用,把握分析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之中。
成果:
①每一名同学都要写出关于细节描写类的小文章,不少于1000字。
②在各自的博客上发表对细节描写的认识,要求情真意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能迅速的找出细节描写。
2.品味细节描写的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思考细节描写的美学意义。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所读文章中最感人的细节分别是哪一个?
2.它们类型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3.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妙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方叶《最后的沐浴》、朱德《我的母亲》等一系列亲情文章;名著经典细节描写片段。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本主题单元,班内张贴的主题单元标语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方叶《最后的沐浴》、朱德《我的母亲》等一系列亲情文章。 《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红楼梦》等细节片段,印刷成文,供同学阅读。
分组搜集大量的美文进行阅读,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眷眷亲情,品味其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各组推荐代表交流研究成果,推荐优秀的班内展示。
第一课时
1.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感人细节,这一细节有何感人之处?
2.投影交流,展示成果。
3.共同总结:如何认识细节描写的作用?
(1)细节描写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2)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3)如何鉴赏这些细节描写?
第二课时 细节描写探究
1.集中讨论:小组内交流发言
这些细节描写的异同点;
细节描写的种类;
细节描写的作用;
写好细节描写的注意事项。
2.班级交流发言,成果展示
每小组推荐优秀代表发言交流。
3.共同总结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1)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精雕细刻的描写;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形象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入微的描写;
(4)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微的描写(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另一种是心理活动反映出来的外在的表情);
(5)场景细节描写;
 (6)服饰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无穷魅力;(细节美之一)
写景则如身临其境,能给人情真意切的感受;(细节美之二)
传情,则使人顾盼神飞,让人久久难以释怀。(细节美之三)
★运用细节描写注意事项:
选用典型细节。细致观察,典型真实可信,为中心服务;巧妙运用修辞,精心锤炼语言。
第三课时:“浅谈细节描写”小论文撰写
课下:网上论坛使思维的火花碰撞(1课时)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 找到的感人的细节描写要准确、深刻;
2.比较不同要深入;
3.合作交流时,每个同学都进入状态,并写下自己的收获;
4.小论文的深刻程度。
专题三
成果展示: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感受眷眷的亲情。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展示“浅谈细节”活动的优秀成果。创办“体验细节,感受亲情”宣传园地,真正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感悟眷眷亲情。具体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设计、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感悟眷眷的亲情;
2.掌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以致用;
3.展示成果,巩固所学。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心中最浓重的亲情是什么?生活中, 最难以释怀的生活细节是什么?
2.你对细节的认识如何?能升华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相关文章、经典名著中的相关片段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分四组开始“体验细节,感受亲情”园地设计,要求使用多媒体技术;
2.根据园地设计范例,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3.全班展示交流,评出优秀作品;
4.写出观后感言。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参与度、合作能力;
2.作品的深刻程度;
3.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园地;
4.园地内容符合主题要求;
5.园地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