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人性世界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复杂的人性世界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4 19: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复杂的人性世界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性,是一个抽象而有具体的话题。生活的每一天,没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对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十分重要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欣赏小说、戏剧、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2.了解戏剧、小说、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3..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
过程与方法:
1.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2.着眼作品整体,用联系的观点解读和鉴赏作品的具体细节和情节。
3.结合教科书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 感悟人性的美丽。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通过对《雷雨》戏剧节选部分的阅读你学习到了怎样分辨人性的真与假?
2.在《巴黎圣母院》节选部分这个看台你看到了那些美与丑?
3.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人性变化?
专题划分
专题1:人性的真与假
专题2:美与丑的看台
专题3:人性的复苏
专题一
人性的真与假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几十年来,《雷雨》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被一批又一批演员排演,时光的淘洗不曾减褪它的华彩,它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译成各种文字,进入世界文学之林。《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他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中的一场戏。写鲁侍萍被周家赶走30多年后与周朴园的再次相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感情的真与假。让我们欣赏人性的真真假假,通过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人性的真与假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深入的认识。能够全面看待一个人物,了解一个人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节选部分,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用书面文字表达自己对周朴园人性的认识,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鲁侍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吗?哪些台词表现了他内心的活动?
2.周朴园的内心愿意和侍萍相认吗?
3.他认出了侍萍后内心世界有什么样的变化,找出表现这些变化的台词?
4.找出文中那些含有言外之意的台词,品味这些台词丰富的内涵,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5.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分析,你对人性的真与假有什么认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必修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雷雨》戏剧全文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带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节选部分
活动二:戏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场景编一个课本剧来表现人物形象。
活动三: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吗?周朴园的人性特点。
活动五:总结交流怎样认识人性的真假复杂性
布置作业: 1.课后看戏剧《雷雨》
2.阅读吴建波的《伪善者周朴园》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抓住赏析戏剧的要素,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戏剧知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美与丑的看台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人性的美与丑跟外貌的美与丑没有关系,本主题节选了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加西莫多受刑、艾丝美拉达送水给他喝的一部分,通过多重对比表现人性中美与丑的对立交织。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写书对美的认识。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找出文中一些列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地方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通过对比理解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含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小说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有哪些?
2.这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3.你的理解中真正的美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必修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巴黎圣母院》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观看视频片段
活动二:探究思考
1.小说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有哪些?
2.这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3.你的理解中真正的美是什么?
活动三:观看小月月事件视频
活动四:集中讨论: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2.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性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人性的复苏
所需课时
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节选了电影剧本《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贿赂纳粹将军,营救犹太人的一部分。这部分是电影情节的高潮,集中表现了辛德勒摆脱兽性,人性回归的蜕变过程。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对电影《辛德勒名单》的观看,激发对人型复苏的呼唤。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辛德勒人型复苏的过程,引发学生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身上?
2.搜集当今社会中有关人性善良和丑恶的素材跟大家交流?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身上?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人性的真、善、美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人的崇高和永恒的价值取向,追求真、善、美的交融是人性的需要;人文的灵魂是自由、独立、仁爱、尊严的和谐,人文的核心思想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价值和各种社会性需要,人有精神安抚、精神就有了归宿;而精神性诉求又是无止境的,永远处于不断诉求之中。正是人的不断追求真、善、美、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衡量一个现代化人才素质的基本标准。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热爱祖国、崇尚真理、追求进步、努力学习、向往真、善、美的生活。因此,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人通过审美活动,可以激发、提高对真善的认识和追求的水平,培养求真向善爱美的精神,美感的形成是以美启真和以美扬善的内在心理条件,以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从而提高人的文明基本素质。是人类的理想追求的最高境界。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3.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