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别离诗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别离诗鉴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4 19: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别离诗鉴赏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三
所需时间
5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别离。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这类诗歌,我们统称为别离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的一生注定充满了聚合离散,这也让别离成为古代诗词的既定主题之一。别离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别”等字词。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鉴赏这类诗必须仔细体味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类型,才能够正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当然,既然是诗歌鉴赏,那么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把握也尤为重要。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积累优美诗篇。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别离诗的意象。
3、分析别离诗的表现手法,体会情感。
4、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技巧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了解别离诗的特点。
2、课堂上交流讨论,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重点掌握别离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3、讲练结合,鉴赏几首有代表性的别离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
正确对待人生的离合,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应课标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别离诗抒发的情感类型有哪些?
辨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如何让离别沉淀成人生最美的回忆?
专题划分
专题一:别离诗的感情特征
专题二:别离诗的表现手法
专题三:面对离别
专题一
别离诗的感情特征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别离诗,分类的主要依据就是其表达的情感。把握诗歌情感也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而别离诗的情感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部分学生掌握起来都不陌生,故而将其放在首位。本专题的重点也是通过回忆和阅读大量诗篇,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掌握别离诗抒发的情感类型。当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掌握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诗歌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后续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认识哪些是别离诗及其类型。
把握别离诗抒发的感情。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大家都经过离别,你经历离别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
2、你所知道的古人送别的习俗有哪些?
3、大家找到哪些描写离别情绪的诗词,有何类型?
4、反复诵读,思考别离诗抒发的情感?
5、别离诗抒发的情感类型有哪些?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家庭、图书馆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搜集描写别离的诗词,辨析类型
问题一:大家都经过离别,你经历离别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陈述
问题二:你所知道的古人送别的习俗有哪些?
学生陈述,展示搜集的材料。
问题三:大家找到哪些描写离别情绪的诗词,有何类型?
师生讨论,辨析送别和留别类型,形成共识。
活动二:掌握别离诗抒发的情感。
问题一:反复诵读,思考别离诗抒发的情感?
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探讨诗歌情感是否一致。
问题二:别离诗抒发的情感类型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相关诗歌,并逐个探讨所蕴含的感情。
总结类型:有的缠绵悱恻,凄清感伤;有的清新乐观,洒脱放达;也有的离伤中透出身世之感,际遇之悲。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别离诗的区别。
评价方式:同学互评,老师点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诵读有感情,内容理解正确,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别离诗抒发的情感。
评价方式:同学互评,老师点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勇于自我展示,见解深刻,能够正确把握诗歌情感。
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别离诗的表现手法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表现手法是诗歌鉴赏模块的重点,更是难点。许多学生在这个方面不足,从而在考试过程中失掉很多分数。本专题主要的就是带领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鉴赏诗歌,重点讲解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把握意象,思考意象和情感的关系。
分析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诵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意象与情感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比较分析诗歌的意境?试讨论其作用?
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诗句有哪些?
辨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积累材料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找出意象,分析意象于情感的关系
问题一:诵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学生诵读诗歌,找出作者在诗歌中应用的意象,个人展示。
师生共同辨析意象是否正确。
问题二:意象与情感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问题三:比较分析诗歌的意境?试讨论其作用?
师生讨论,试用贴切的词语描述意境的特点。
师生讨论,形成意象蕴含独特情感,意境营造是为抒情服务的共识。
活动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问题一: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诗句有哪些?
学生展示所找诗句,讨论所写景物的特征。
问题二:辨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反复诵读诗句,讨论并小组展示。
师生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并形成共识。
总结应用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诗歌中应用的意象及其作用。
评价方式: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准确、全面、见解深刻。
2、景物描写的作用。
评价方式: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分析全面、到位,用词准确,见解深刻,有独到见解。
专题三
面对离别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通过前两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对别离的把握应该比较充分了。同样的,他们肯定对人生的体验也应该形成更加深刻的体验。本专题重在让阅读体验重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悟,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成为人生当中美好的回忆。
本专题学习目标
1、体悟人生,用娴熟的技巧记录人生的轨迹。
2、正确对待人生的离合,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专题问题设计
写作中如何借助景物抒情?
2、回忆别离,心情是否还和当时一样?
3、让离别沉淀成人生最美的回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网络、多媒体
常规资源
课本、作文纸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图书馆、家庭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展示欣赏歌唱别离的流行歌曲。
活动二:思考以下问题,为写作做好准备。
写作中如何借助景物抒情?
回忆别离,心情是否还和当时一样?
让离别沉淀成人生最美的回忆?
活动三: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记叙一次离别。
活动四:课堂展示,并评选优秀作品。
教学评价
语句通顺。
景物描写精妙,能够运用合理的表现手法。
体悟深刻,感情描写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