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李清照词《声声慢》《永遇乐》《醉花阴》《武陵春》鉴赏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4 课时,本单元共研习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词人,其特有的纤细、敏感、细腻的女性心理在其诗词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诗词作品无处不充满着崇高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这些构成了她的生命意识。学习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词人抒发的情感,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主题下由《声声慢》《永遇乐》两首必学诗词和《渔家傲》《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四首课外自读诗词组成,另外再联系学生初中时背诵掌握的其他李清照诗词,这些诗词是漂泊中的李清照感情的真实告白,学习这几首诗词,能窥一斑而观全豹。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李清照幸福过后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及有关诗篇,了解古往今来的人们对她的评价,为李清照写小传。另外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预期成果: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生命意识,展示自己对李清照的理解与评价,撰写李清照诗词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经历 。
2.理解诗词作品中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李清照的深切情怀,增强民族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李清照诗词中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
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怀的?
如何评价李清照的才华与性格?
专题划分
专题一:爱的乐章——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2课时)
专题二:光阴的痕迹——李清照诗词中的时间意识(2课时)
专题三:磨难的力量——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意识 ( 1课时)
专题一
爱的乐章——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清照、赵明诚的夫妇之爱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少有的例外,他们志趣相投,互敬互爱,带近代爱彩。作为古代知识女性的清照对赵明诚的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是任何男性词人所不能及的。反映到词作中,就表现为对夫妇之爱的深情歌唱、倾诉和积极给予。词人这种大胆热烈追求爱情的“超前”意识,是她高度体认自我、肯定自我的表现。清照是一位热烈追求幸福生活的成熟女性,具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因而,易安词中显现出极为鲜明的主体性,她作为恋人的形象情意绵绵,以至于九百多年之后的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她特殊的爱情魅力。
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理解其诗词中的情爱意识。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本单元哪几首诗词侧重表达词人的相思之苦?
词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自己的相思?
如何理解李清照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李清照
问题:
1.你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诗词?你对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有哪些了解?
2、本单元哪几首诗词侧重表达词人的相思之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上网查阅李清照的相关资料,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读诗入门
问题:
读诗词有哪些要求?
你能选取其中的一首词,为其编写一份诵读指导吗?
为提高诵读效果,活动前播放阅读文本的示范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朗读效果。
活动三:品味鉴赏
问题:
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首词,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的?
再从所选诗词中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自由品读。
你能从这几首词中找到他们的词眼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吗?
反复品读,熟读成诵。
活动四:合作探究
问题:
1.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仅仅表现为相思之苦吗?
2.如何评价李清照诗词中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李清照的诗篇,了解李清照的幸与不幸,了解古往今来人们对她的评价。
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相关书籍。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李清照爱情诗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编写一份诵读指导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读自评。
评价指标:注意读音、节奏和语气,理解到位,读出感情。
2.对李清照诗词词中景与情、词眼的分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对李清照诗词中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的评价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光阴的痕迹——李清照的时间意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经历是季节的冷暖交替,文字是情感的花开花落.李清照擅长将情意杂糅进她眼中的一花一草,深情流转却又不动声色,她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一感一伤、一叹一吸都会在她的文字中流淌。伴随着相思之作,李清照的词也不乏惜春悲秋的关于时间流失的题材。词人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有细入毫芒的体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比怜惜的美好感情;词人经历了幸福甜蜜,也遭受了国破家亡之恨背井离乡之哀,词作中闪现着幸福已逝、青春不再的时间意识。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愁”与“酒”,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词人的人格魅力。 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愁”与“酒”,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词人的人格魅力。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选诗词中有哪些“愁”?
怎样表现“愁”的?
词人为何而“愁”?
李清照的“愁”与晏殊、晏几道等人的“愁”是否相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愁”
所选诗词中有哪些语句表达了“愁”?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析“愁”
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愁”的?她为谁“愁”?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解“愁”
李清照的“愁”与晏殊、晏几道等人的“愁”是否相同?
对比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你能感受到时光刻在这位伟大女性身上的痕迹吗 ?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晏殊、晏几道等人表达“闲愁”的诗篇,查阅北宋与南宋后期的社会背景,理解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深刻性。
活动四:再次朗读《声声慢》《永遇乐》《醉花阴》《武陵春》等词,以品带读,加深对“愁”的内涵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对词人表达“愁”的技巧分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李清照诗词中时间意识的理解。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磨难的力量——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意识 ( 2课时)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清照横跨北宋南宋两个朝代,对于强敌对中原故土无情的糟蹋蹂躏、战争造成的凄苦漂泊与悲愤之苦、北宋官僚的腐败懦弱等等都太过明白。但是,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又是区区一位弱女子的她,不要说是对改变现状根本无能为力,连照顾自己都恐怕有困难!但是,躲不过的历史残酷事实依旧造就了情感难以承受的包袱,让多愁善感、难以抛下对北边故土的情感的她,也只能苦笑地以诗词来反映魂萦梦牵的乡愁以及愤慨了。李清照在诗歌中,锋芒毕露,壮怀激烈,慷慨陈词,爱国情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李清照诗词中爱国意识的理解。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李清照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
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忧患意识、爱国意识。
分析评价婉约词人笔下兼具的豪放风格。
本专题问题设计
怎样理解《渔家傲》中描写的梦境?
怎样理解《武陵春》中物是人非的深沉苦痛?
你觉得《渔家傲》的风格与李清照其他大多数诗词的风格有何异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继上堂课反复诵读六首诗词。
学生品读文本《渔家傲》《武陵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渔家傲》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梦境的?怎样理解作者的梦境?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
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怎样理解《武陵春》中物是人非的深沉苦痛?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品味其表现手法。网上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