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解决问题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2.将除法扩展到连续量之中去,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从多余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继续用图画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预习要点
1.仔细观察课本例3图。
(1)看一看,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2)“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句话什么意思?
(3)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需要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想的?
2.独立思考: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请你在练习纸上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可以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3.怎样解答“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呢?
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 。
4.知识点小结。
要想正确解决问题,你们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三、预习检测
1.口算。
8÷2= 24÷6= 5÷1= 15÷3=
30÷5= 12÷4= 18÷6= 14÷7=
2.5个同学擦玻璃,一共要擦15块玻璃,平均每人要擦多少块?
3. 4个小白兔一共要拔24个萝卜,平均每只小兔拔几个?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1)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一起说了说“知道了什么”,然后大家又交流了“怎样解答?”,接下来我们还应该做什么呢?(解答正确吗?)
(2)同学们快看看,这个问题我们的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从题目的含义、乘法口诀的应用、乘除法算式互相核对等角度进行检验。
2.交流合作(小对子交流)
看完的学生举手示意3秒钟后继续复看,示意给对子和教师,待对子举手后开始交流。主要交流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解题的思路、过程和理由。
3.共同探究。(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的答案尽量统一或记录下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步的汇报展示。
4.汇报展示。
二、随堂检测
1.如果24元买了6辆,一辆多少钱?
2.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8÷2=4 24÷6=4 5÷1=5 15÷3=5
30÷5=6 12÷4=3 18÷6=3 14÷7=2
2. 15÷5=3(块)
3. 24÷4=6(个)
探究检测:
1.24÷6=4
2.(1)5×6=30(元
(2)36÷9=4(个)
(3)56元可以买几副手套?
56÷8=7(副)